可操作目標 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10 日的對話。

.

又例如,有時候,面對一件大功課,或者大任務時,你會覺得有很大壓力。而大壓力的主要原因是,你企圖「完成任務」。但是,「完成任務」並不是一個「正作用目標」。亦即是話,它不是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試想想,有哪一個步驟,你現在立刻可以做,去「完成」哪個任務呢?

沒有。而亦正正是,根本沒有任何步驟,可以立刻執行去「完成任務」,而你又很想,去立刻「完成任務」,你才會煩惱不安。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首先,你要認清,「完成任務」並不是一個「正作用目標」,所以,你要想一想,有什麼「正作用目標」,可以作為「踏腳石目標」,會引發出「完成任務」這個「副作用」。

其實很簡單,「完成任務」的「踏腳石目標」,就是「開始任務」。「開始任務」是一個「正作用目標」,可以直接去追求。一方面,「開始任務」可以立刻執行,即是「可操作的」。另一方面,只要你不斷「開始任務」,「完成任務」這一個劇情,自然最終會出現,不用你去操心。

(安:雖然只要不斷「開始任務」,「完成任務」最終會出現,但是,那個「最終」有時會來不及,在期限之前出現。)

那樣,你除了要不斷執行「開始任務」之外,你還應該不斷執行,「刪除不必要的步驟」和「加快必要的步驟」這兩個目標。「開始任務」、「刪除不必要的步驟」和「加快必要的步驟」,都是「準時完成任務」的先決條件。三者都是「可操作目標」。

(安:去分辨「正作用目標」和「副作用目標」,你剛才的講法是:

幾乎,凡是 actionable(可操作的)的目標,都是『正作用目標』。『可操作』的意思是,你有一些實質行動,可以立刻執行,令你明顯地,立刻直接向著那目標,走近了一點。

我覺得可以再簡單一點:

幾乎,凡是『現在』的,就是『正作用目標』;凡是『將來』的,就只能作『副作用目標』。

例如,「完成任務」這件事件處於「將來」,所以,「現在」的你因為不能觸及它,而導致不能直接影響它。但是,「開始任務」處於「現在」,你可以立刻執行,所以,「開始任務」是一個「可操作目標」。)

可以這樣說。「將來」可以視為「現在」的「副作用」。建構「將來」的唯一方法是,善用「現在」,盡力處理好眼前的事情。那就是「活在當下」的,其中一個要點。

不過要留意,雖然,「幾乎,凡是『現在』的,就是『正作用目標』;凡是『將來』的,就只能作『副作用目標』」,但是,你千萬不要,把這一句曲解成:

『正作用目標』和『副作用目標』的必然分別,就是『現在』與『將來』之差。

有一些「副作用目標」及其「踏腳石目標」,主要分別的重點,並不在於「現在」與「將來」之爭。

例如,假設你的目標是「財政健康」。它的其中一個「踏腳石目標」是,找到穩定的工作。「財政健康」是「找到穩定工作」的副作用。但是,當你還未找到工作時,兩者也同樣,來自於「未來」。

— Me@2014.03.12

.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

.

2014.03.12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