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18 日的對話。
.
…
繼而,甲版本的瀕死經驗,可信度亦會高一些;因為,如果甲所講述的「境界極高道理」,其實是他自己的創作的話,一般而言,他並沒有動機,去把功勞賦予一個,虛構的瀕死經驗。
(問:但是,道理又怎樣為之「境界極高」呢?)
這個問題,跟前一個問題性質一樣,所以,答案跟前一個答案相若,都是用「好樹結好果」這個大原則。
能結出好果的,就為之「好樹」。能治療(或舒緩)病患的,就為之「好醫生」。
同理,如果一個建議,或者個觀點,能大大改善,讀者的心靈世界,甚至實際生活的話,那就為之「境界極高道理」。
(以下的「瀕死經驗者」,是「自稱經歷瀕死經驗人仕」的簡稱。同理,「瀕死經驗後」,是「所宣稱的瀕死經驗後」的縮寫。)
有部分瀕死經驗者,在瀕死經驗後,性格太幅度地改善,道德超常地提升。那樣,他口中的道理,可信度自然甚高。
(問:那樣,你又如何呢?
雖然,你未曾有過瀕死經歷,但是,你有閱讀過,所謂由瀕死經歷中,領悟到的道理。你有沒有嘗試,應用過它們?結果是「好果」?還是「壞果」?)
有部分是好果,受用無窮。但是,不幸地,亦有部分是壞果,受害無窮。那就是為什麼,我剛才再三強調,
如果你閱讀那些文章的話,要小心一點,因為那類文章良莠不齊——當中有些文章發人深省,有些則謊話連篇。
(問:那樣,你又可否舉例,哪些是帶來「好果」的真道理,而哪些卻是帶在「壞果」的假道理?)
不太可以,因為,沒有足夠的上文下理,個別道理說出來,很容易造成誤解。但是,要有足夠的上文下理的話,除了此刻需要,長篇大論外,聽者的人生閱歷,不能太少。
(問:即是話,要足夠老?)
可以這樣說。但是,我可以給你一個大方向。
年輕人,很容易以為,動聽的(所謂)道理,就是真確的道理。
只要你能夠提防這種錯覺,你就已經可以,避免大量的錯誤。
— Me@2018-11-08 11:24:23 AM
.
.
2018.11.08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