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
但是,十年後的物理三十歲,一個的心理年齡已,發展到三十五歲,而另一個的心理,卻仍然停留在二十五歲。那樣的話,二人的感情,就未必再能維持。
除了相遇那年要夾(融洽)外,還要在之後的每一年,也是那樣夾。換句話說,即是兩人的變法要配合。所以,難度其實深了一層。
.
然後,再深一層。其實呢,在看《潛行凶間》之前,我已有這個知識:
就算只考慮「現在的你」,或者「現在的他」,各人的心靈腦海之中,其實都有超過一個自己。只不過,眾多自我被困於,同一個頭顱之中。
最簡單的講法是,每人也起碼有兩個自己。
左腦的性格,和右腦的性格,其實是不同的。左腦喜歡計數邏輯思考,右腦鍾情音樂藝術創作。
.
實情是,每一個人,也擁有超過兩個自己。簡單起見,假設你只有「甲、乙、丙」三個自己;而你的潛在情人,也只有「A、B、C」三個人格。那樣,你和他要完全夾的話,那就需要那九對組合也夾才可以。
.
1. 甲A
2. 甲B
3. 甲C
4. 乙A
5. 乙B
6. 乙C
7. 丙A
8. 丙B
9. 丙C
.
那為什麼拍拖那時,通常很開心?而結婚後,通常也不會太開心?
那是因為,拍拖時,通常只有「最好的你」和「最好的他」相處。結婚後,你會發現,原來在他的頭顱中,除了「最好的他」之外,還有很多隻怪獸。
友情方面,你可以選擇,只要對方的優點;
愛情方面,你不可以選擇,不要對方的缺點。— Me@2010.06.01
.
友情方面,你可以選擇,只要對方最好的優點;
愛情方面,你不可以選擇,不要對方最差的缺點。–- Me@2010.06.01
.
因為
朋友,只需接受部分;
情人,卻需接受全部。— Me@2010.06.07
這就是我上次講,《潛行凶間》的劇情。《潛行凶間》的內容,有七成是真實的。
整體而言,今天的分手,對你來說,利遠大於弊,因為,他是你將來結婚對象的機會,實在太微;早分為妙。
— Me@2020-12-23 10:39:26 PM
.
.
2020.12.25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