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世界 4

二百萬 3 | 如此仙子 1.5 | 鐵達尼極限 2.7 | 尋覓 1.10 | 已婚單身 1.6 | Singles 1.6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然後,我們回到「你倆其中一方,要去外國升學」的問題。這個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會覺得是問題;因為,如果是外星人的愛情,就不太需要一定在一起。反而,我最重視的是,關注對方的短期生活,過得快不快樂;和長期人生,過得有沒有意義。

如果你的「愛情」是純粹為了,追求「愛情的感覺」的話,那你所謂的愛情,就是只是自私的愛情。如果只是自私的愛情,即使不是一方外地升學,即使在一起,也不會維持得到。

所以,如果是真正長久愛情的話,就不會是自私的。真正永久愛情,就是「不需要愛情的愛情」,就是「不需要愛情感覺的愛情」。愛情的核心,並不是感覺,而是兩個心靈的獨有關係。

始於外在條件,而成於形上。

亦即是話,如果我的另一半,有大理想要追求的話,我一定會支持,甚至一同去追求。即使要的分隔(例如)四年,我也不會太介意。(如果是永久的分隔,則是另一個話題,暫且不談。)

那如何維繫感情呢?

首先,你要知道,何謂「感情」。

.

「感情」者,「感受相同情境」也。

動物間,所能感受的相同情境,可能只有物理世界,即是日常生活。而精靈仙子間,所能感受和創造的相同情境,則不只有物理世界,亦不限於日常生活。只要你倆在分隔期間,持續有超時空搞作,感情方能維持,甚至加深。

例如,你倆可以共同研究,留學那科的學術題目。

又例如,你倆可以共同編寫一個網誌。

再例如,你倆共同經營一個網站。

.

最好的共同情境,就是共同創作。「共同創作」就是,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 Me@2021-02-27 08:40:29 AM

.

.

2021.03.10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如此仙子 1.2

鐵達尼極限 2.4 | 尋覓 1.7 | 已婚單身 1.3 | Singles 1.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人,其實就是處於,動物和靈性之間的物體。身體是動物,心靈如神明。

所以,最理想的愛情是,相遇如動物,相處如精靈。

雖然相互吸引,是因為大自然基因驅動,但是相遇以後,開始由動物傾向,慢慢轉化為,神明傾向。那就變成為精神上的愛情,向不受大自然的設局所規限。例如,雖然年青時相遇是,因為對方美貌吸引,但愛情於年紀大時,亦不會隨外表的衰落而減退。

如果知道這些知識,你人生可以少了很多,標準指定災難。例如,一個典型劇情是,假設你今天沒有事,沒有分手,但到了你們 22 歲時,你倆其中一方,要去外國升學。

那樣,你倆需要分手嗎?

.

那樣,指定的劇情,就是會分手。

.

不分手不可以嗎?

不分手又有什麼後果呢?

.

後果就是,感情很難維持。

.

上次我講過,人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情是一個共同解決問題的經歷。

換句話說,例如,他會過外國四年,而你就留在香港四年的話,你倆再沒有共同解決問題(或者解決共同問題)的機會,而這個狀態會維持四年。那樣,在那四年間,感情會逐漸銷聲匿跡,通常。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剛才講過:「

除了相遇那年要夾(融洽)外,還要在之後的每一年,也是那樣夾。換句話說,即是兩人的變法要配合。所以,難度其實深了一層。

如果一個在香港,一個在(例如)英國四年的話,很難會雙方都變到,二人四年後仍然會夾。換句話說,二人也各自變成了不同的人了。你,不再是四年前的你;而他,亦不是四年前的他了。

更加重要的是,第三點,如果為了對方而放棄理想,不去升學的話,十年後會埋怨對方。剛才所講,地球人的愛情感覺,是暫時的。而理想人生目標,卻是永久的。十年後當再沒有熱戀的感覺時,每當你見到對方,都可能會回想起,當年可能的未來。

If you begin by sacrificing yourself to those you love, you will end by hating those to whom you have sacrificed yourself.

— George Bernard Shaw

我這樣說,是不是很灰呢?(是不是十分令人灰心呢?)

你覺得很灰的話,是因為你還沒有我提供,最先進的心靈科技。放心,那正正是我一路會講落去的東西。

其實,喺我來講,以上的擔憂,都不緊要,都不是問題,因為,「愛情」是在生時候的事情,但我思考的,是超過在生時候的東西。

試想想,為什麼要有愛情呢?

— Me@2021-01-31 05:29:02 PM

.

.

2021.02.14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Intellectual Headaches

Game design

They got the key, and then some other stuff happened, and then they reached the door, and were able to open it; but “acquiring the key” and “opening the door” were stored as two separate, disconnected events in the player’s mind.

If the player had encountered the locked door first, tried to open it, been unable to, and then found the key and used it to open the door, the causal link would be unmistakable. You use the key to open the locked door, because you can’t open the locked door without the key.

Math education

I’ve drawn parallels between game design and education before, but it still took me a while to realize that problem-solution ordering issues crop up just as often in the classroom as they do in games.

Remember how, in high school math class, a lot of the work you were doing felt really, really pointless?

Consider Dan Meyer’s question for math educators: if math is the aspirin, then how do you create the headache?

In other words: if you introduce the solution (in this case, a new kind of math) before introducing the kind of problems that it’s meant to solve, the solution is likely to come across as pointless and arbitrary. But if you first let students try to tackle these problems with the math they already understand, they’re likely to come away with a kind of intellectual “headache” – and, therefor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the “aspirin” you’re trying to sell.

Functional programming

— Locked doors, headaches, and intellectual need

— 27 October 2015

— Affording Play

Here are some excerpts of an elegant essay. Please go to the author’s website to read the whole.

— Me@2015-11-03 03:46:41 PM

2015.11.03 Tuesday ACHK

Just fix broken

So if you want to come up with organic startup ideas, I’d encourage you to focus more on the idea part and less on the startup part. Just fix things that seem broken,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seems like the problem is important enough to build a company on. If you keep pursuing such threads it would be hard not to end up making something of value to a lot of people, and when you do, surprise, you’ve got a company.

— Paul Graham

2014.02.09 Sunday ACHK

時空膠紙 1.2

尋找下一步 1.5 | Meaningful 11.5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所以,理論上,你心中的「機會成本評價系統」,應該會為了賺錢,令你有心機、提起勁,去從事你日常的工作事務。

記住,「金錢」可以連接起「現實」和「理想」,有時。即使你的「現實」和「理想」,沒有自然直接的因果關係,在部分情況下,你仍可以透過「金錢」,人工搭建。

而實際上,你卻在上班時間中,長期處於失落無奈的狀態。那就代表了,你的「工作內部」和「理想生活」兩團因果網絡,真的相差大遠,金錢也於事無補。你處於那樣的境況,有幾種可能的原因:

1. 你的那份工作的薪金太少,對生活的影響力不夠。

2. 你的薪金太多,早早過了你的生活安全線和舒適線,對生活的革命性不足。

相反,如果你現在的財政正處於「目標臨界線」,即是僅僅不夠一點金錢,去達成你的目標,你賺錢的動機,自然嚴重增加。

例如,假設你現在很想有自己的房子。但是,還差一點點金錢才購買得起。而你又發現,你上司對你有一定程度的賞識;只要你在上班時,努力一點處理工作事務,就可以大大提升,升職加薪的機會率。再加上,那潛在的加薪幅度,原來足以令你,由買不起房子的凡人,進化成買得起房子的天神。那樣,你上班的意欲,自然光速增長。

— Me@2013.07.03

2013.07.03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尋找下一步 1.3

Meaningful 11.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微觀一點,你可以集中解決,你自己的個人問題。人生本來就是,問題無窮,煩惱無盡。那就保證了,「解決問題」這個旅程,一定是沒完沒了,一直可以玩下去。

那亦是為什麼孟夫子會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憂患」即是「很多問題」。你可以透過解決,或都躍過那些問題,衍生出很多「下一步」,從而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你的人生道路,是一個「無限旅程」,因為有無限個「下一步」;那就為之「生路」。

記住,「有意義」的同近義詞有

~ 不斷地有下一步

~ 有用處

~ 有價值

「安樂」即是「太少問題」。在過份「安樂」的處境,你可以透過化解問題,來創造出來的「下一步」數目,非常有限。你自然會體會到人生的「空虛」。你的人生道路,是一個「有盡旅途」,又名「窮途末路」,因為只有有限個「下一步」;那就為之「死路」。

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個「機會成本評價系統」,會自動刪除沒有「用處」的東西。當你的潛意識偵察到,你的生活並不是「不斷地有下一步」時,自然會標籤你自己為「沒有用」,企圖把他「刪除」。「刪除」自己的方法五花八門,洋洋大觀,包括「多病多痛」、「昏昏欲睡」和「精神恍惚」等。那些都是令你虛度光陰的有效方法。

— Me@2013.06.26

2013.06.27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雞蛋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你註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讓自己從內打破,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

–「李嘉誠」

— edited

2012.07.04 Wednesday ACHK

Startup 11

The best way to come up with startup ideas is to ask yourself the question: what do you wish someone would make for you?

There are two types of startup ideas: those that grow organically out of your own life, and those that you decide, from afar, are going to be necessary to some class of users other than you.

There are ideas that obvious lying around now. The reason you’re overlooking them is the same reason you’d have overlooked the idea of building Facebook in 2004: organic startup ideas usually don’t seem like startup ideas at first.

— Paul Graham

2012.01.24 Tuesday ACHK

勇者

.

「勇者無懼」是錯的。

沒有恐懼,就毋須勇氣。

恐懼是勇氣的先決條件。

.

.

.

.

.

.

.

.

.

.

.

.

.

.

.

.

.

.

「勇氣」的意思是,即使恐懼也堅持完成任務。

– Me@2010.04.12

.

.

.

2010.04.13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