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創生論 1.6.5 | 十年 3.3
.
詳細而言,任何一門專業的知識,都有一部分,可以於其他行業中,循環再用,簡稱「可轉化部分」,或者「通用部分」;同時,亦有另一部分知識,不可以於其他行業中,循環再用,簡稱「不可轉化部分」,或者「專業部分」。例如,剛才的那位醫生,如果已下定了決心要,轉行做律行的話,他原本的部分才能是,可以循環再用的,例如良好的英文和細密的心思。
.
不記得從哪裡看到的文章,講述有研究員探討,「智力遊戲」可否提高智力。亦即是問,「益智遊戲」會否益智?
該文的結論是,「智力遊戲」可以提升,有關該個智力遊戲的智力;至於其他方面的智力,則沒有大幫忙。我猜想,那個「智力遊戲」甚至連,其他智力遊戲中,所需的智力,也未必能提升。
該文的結論,我不知真假。不過,我覺得那結論可信。
試想想,如果你不斷練習足球,你足球的技巧當然會提升。但是,你籃球的技巧則不會。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業」,是由「通用」發展出來的。
「專業」,就是「通用」的分支。
.
通用的極致,就是專業。而通用發展成極致的方法,有很多種。每種極致,就自成一門專業。通用是樹幹;專業是樹支。一支樹支的強壯與否,並不能保證,另一支樹支的健康。
那是否就代表,學生時代以後,就毋須再發展,通用知識或通用技能呢?
.
不是。
學生時代以後,仍然需要發展通用知識,以防原有的通用技能退化,因為不進則退。但是,發展通用知識的策略上,一定和學生時代時,有所不同。大人需要維生,沒有學生時代,那麼多的學習時間。
學生時代追求通用知識時,應有的態度,是「窮盡」——可以學的都學,從而發掘自己當時的興趣,尋找自己將來的專業。
工作時代追求通用知識時,應有的角度,是「選擇」——每一個時期,選擇一樣新的學問,去研究和實踐,從而維持自己的智能和體能。只選一兩樣,原因是工作時代的工餘時間有限。
.
情形就好像一個人在單身時,應該盡量識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提高找到另一半的機會率。但是,有了另一半後,是否就毋須再見,任何其他朋友呢?
當然不是,因為,尋找另一半,並不是交朋友的唯一目的。有了另一半後,見朋友再不是為了尋找另一半,而是純粹為了,見那些朋友。
.
但是,因為有了另一半後,你自然會把,工餘時間中的大部分,花在他/她身上。所以,你可以見到朋友的機會,自然少了很多。
但是,一定要有。
一個人只有愛情,沒有友情,大慨不會快樂,反之亦然。
.
學生時代,每天上學,都會學到新事物。工作時代,每天上班,大概很少會學到新想法。
學生時代,每天上學,都會見到朋友。工作時代,每天上班,大概不會見到朋友。
那是否代表,永久生存於學生時代,是好事呢?
.
嬰兒的最可愛之處,在於他會長大,有著無限個未來;人們見到他時,會充滿希望。如果一個嬰兒不會長大,你再不會覺得可愛,而是覺得可惜和可悲。
學生時代的最精采之處,在於可以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脫離學生時代。工作時代的恐怖之處,在於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可以跳出工作時代。
如果學生時代是永久的話,它就會有如,工作時代那麼恐怖。
— Me@2020-10-10 07:52:39 PM
.
.
2020.10.10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