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Where there is no will, there is no way.

— Me@2011.06.07

如果你要成功,你會找一個方法;如果你要失敗,你會找一個藉口。

— 阿拉伯諺語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你會找一個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會找一個藉口。方法可能得一個,藉口肯定有很多。

— Me@2013.09.06

2013.12.1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4.4

原因 5.4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又例如,假設學生乙欠交功課,我會這樣回應:

你為什麼欠交功課?

乙:「因為我忘記了做。」

「忘記」只是「原因」,並不是「理由」。

乙:「為什麼?」

「理由」是一個「決定」。你問一問自己,「忘記做功課」是不是你自己的決定?

乙:「不是。」

那樣,「忘記」就不是「不做功課」的理由。

還有,你真正重視的事情,你自然會記得。試想想,如果你和你的女朋友有約會,你會忘記嗎?

你會忘記做功課,證明你不夠重視學業。如果你真正重視那一份功課,你自然會想辦法,保證自己不會忘記它,例如利用記事簿。如果你要成功,你會找一個方法;如果你要失敗,你會找一個藉口。

再例如,假設學生丙都是欠交功課,我會這樣回應:

你為什麼欠交功課?

丙:「我昨天開始做那一份功課時,發覺它很無聊,無論是對我的學識還是成績,都沒有大用。所以,我決定放棄它,而改為做了另一組題目。另一組題目的難度高一點,用處大很多。」

孺子可教也。

— Me@2013.05.01

2013.05.01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4.3

原因 5.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但是,如果沒有「理由不同原因」這個常識,你就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把「原因」當作「理由」。把「原因」誤用成「理由」,就為之「藉口」。

例如,我認識的人之中,有一部分人,會胡亂向身邊的人發脾氣。假設甲向我發脾氣,而我不知我做錯什麼,在可能的情況下,我會這樣回應:

你為什麼發脾氣?

甲:「因為我十分不開心,需要發洩一下。」

「因為」這個詞語,有時是指「原因」,有時是指「理由」。而這裡「因為」所講的,是「原因」,並不成「理由」。你有不開心可以向我傾訴,看看我有沒有辦法,協助你解決問題。你沒有必要攻擊我,向我發脾氣。

又例如,學生乙欠交功課,我會這樣回應:

你為什麼欠交功課?

乙:「因為我忘記了做。」

「忘記」只是「原因」,並不是「理由」。

乙:「為什麼?」

「理由」是一個「決定」。你問一問自己,「忘記做功課」是不是你自己的決定?

乙:「不是。」

那樣,「忘記」就不是「不做功課」的理由。

還有,你真正重視的事情,你自然會記得。試想想,如果你和你的女朋友有約會,你會忘記嗎?

你會忘記做功課,證明你不夠重視學業。如果你真正重視那一份功課,你自然會想辦法,保證自己不會忘記它,例如利用記事簿。如果你要成功,你會找一個方法;如果你要失敗,你會找一個藉口。

— Me@2013.04.29

2013.04.30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4.2

原因 5.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安:我選中大的理由是,李教授在中大任教。而我獲得中大取錄是原因是,我選了中大?)

無錯。不過,那仍然只是簡化了的講法。完全版的描述是:

1. 你當年「選中大」的理由是,那時李教授在中大任教。

2. 你「有『選中大』這個決定」的其中兩個原因是,「李教授在中大任教」和「你很想上李教授的課」。

3. 而你「入到中大」(獲得中大取錄)的其中兩個原因是,「你做了『選中大』這個決定」和「你考試成績足夠好」。

那是三個層次的問題。這三句在日常對話中,會過份詳細,所以會簡化為一句:

「我當年選中大的原因是,那時李教授在中大任教。」

為了語言應用上的效率,這種簡化是合理的,所以不單應該接受,而且應該鼓勵。但是,如果沒有「理由不同原因」這個常識,你就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把「原因」當作「理由」。把「原因」誤用成「理由」,就為之「藉口」。

— Me@2013.04.28

2013.04.28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4.1

原因 5.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安:我當年選中大的原因是,那時李教授在中大任教。)

平時,我們為了方便,會視「原因」和「理由」為同義詞。但是,如果假設現在不是「平時」,而是在研究「邏輯」和「語言」,「原因」和「理由」的意思,其實是不同的。

較為精確的講法是,你選中大的理由是,李教授在中大任教。而你獲得中大取錄是原因是,你選了中大。

「理由」是一個「決定」。「理由」是權衡輕重時,支持一個「決定」的一些考慮元素。由於是內在的主觀判斷,「理由」有所謂「充不充分」。一個「決定」沒有充分的「理由」,就為之「不合理」。

「原因」不是一個「決定」。「原因」和「結果」,只是客觀描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次序。由於是外在的客觀事實,「原因」沒有所謂「合不合理」。

— Me@2013.04.26

2013.04.26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3

Small big bang, 3 | 小宇宙大爆炸 3 | 開山祖師牛 7 | 原因 3 | 西瓜 7

由 = 來源 = 因

原因 = 事件原因 

理由 = 道理原因

自由

= 自己作原因

= 自己可作某些因果鏈的起點

= 自己可作某些事件的第一因

— Me@2012-11-10 12:12:05 PM

描述原因的句子,是經驗句。

解釋理由的句子,是重言句。

— Me@2012-11-10 02:24:55 PM

2012.11.10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2

「理由」是一個「決定」。

「原因」並不是一個「決定」。

「理由」是一個「決定」。「理由」是權衡輕重時,支持一個「決定」的一些考慮元素。由於是內在的主觀判斷,「理由」有所謂「充不充分」。一個「決定」沒有充分的「理由」,就為之「不合理」。

「原因」不是一個「決定」。「原因」和「結果」,只是客觀描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次序。由於是外在的客觀事實,「原因」沒有所謂「合不合理」。

— Me@2012-04-26 10:42:10 AM

2012.04.30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藉口

.

原因有時間性.

理由沒有時間性.

— Mr Lee

.

.

原因不等於理由.

cause \ne reason

原因沒有對錯.

原因和結果只是客觀描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後次序.

理由有對錯.

.

.

e.g.

救災不力的原因是事前不知道災難的嚴重性.

但這不是理由.

作為領袖, 有責任預計最壞的情況.

.

.

藉口是

把原因(cause)誤作為理由(reason).

.

— Me

.

.

.

2009.08.24 Monday \copyright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