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此際 5

先唔講地唔地獄,但係因為有呢種人生觀,就算瓜咗,呢種思想模式都只會帶佢到呢啲境界嘅地方,到咗嗰度,如果佢都係咁睇野,結局又係揀自殺,咁樣不斷自殺,經歷一次又一次咁嘅局面,咁嘅經歷真係唔知算唔算地獄,可能佢都唔知經歷過幾多次呢款生生死死了,只有佢自己救到自己,其實心態改變一下就ok了,無野帶到黎,亦無野帶得走,咁認真做乜呢

.

.

2022.03.29 Tuesday ACHK

To realize is to realize, 1.4

The Buddha attacked all attempts to conceive of a fixed self, while stating that holding the view “I have no self” is also mistaken. This is an example of the middle way charted by the Buddha.

— Wikipedia on Philosophy of self

.

The ultimate 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1. free will or not

2. god or no god

3. afterlife or not

4. future spouse exists or not

.

Why self-fulfilling?

3. afterlife or not

.

Whether “afterlife” exists or not depends on your definitions of “self” and “afterlife”.

.

At one extreme, the definition of “afterlife exists” is that, after death, the same fixed self will continue to exist; “you” will exist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as before. In this definition, afterlife does not exist.

Note that even before death, during your normal lifetime, there is actually no “same fixed self”, “you” keeps changing every day and every second.

.

At the opposite extreme, the definition of “afterlife exists” is that, some aspects of you continue to exist in some way. In this definition, afterlife exists.

For example, if some of your writings still exist after your death, they will preserve some of your mind.

.

This question is like, when your old computer is dead and has got replaced, does it still exist?

The old computer hardware does not exist anymore. However, some of the software and the data do. But just some, not all.

.

Continue to exist?

All of you?

NO

Some of you?

YES

— Me@2021-12-18 07:24:32 PM

.

He attributes his lifelong habit of writing every day to an incident in 1932 when a carnival entertainer, Mr. Electrico, touched him on the nose with an electrified sword, made his hair stand on end, and shouted, “Live forever!” It was from then that Bradbury wanted to live forever and decided his career as an author in order to do what he was told: live forever.

— Wikipedia on Ray Bradbury

.

.

2021.12.19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Ultimate Freedom, 2

Imagination is not an empirical or superadded power of consciousness, it is the whole of consciousness as it realizes its freedom.

— Jean-Paul Sartre

.

Your mental world/software world lies your ultimate freedom.

It is where anything not forbidden can happen.

It is where anything logically consistent can happen.

— Me@2016-11-20 09:14:06 AM

— Me@2021-09-26 09:22:54 PM

.

.

2021.09.26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Year 2000 Reloaded

These are what I kept reminding myself during my Age of University.

1. I think, therefore I am

A lot of times, something seems to be a deadend.

However, once I have faith that a solution may be possible and start to think, most of the time, that “deadline” is actually resolvable.

2. Nothing Less

A lot of times, an action seems to be insignificant.

However, actually, every action may have infinite consequences, especially when you cultivate it.

3. The Aladdin Factor

A key to get a meaningful life is to dare to ask other people or yourself for answers, advice, or favours, when necessary.

Don’t be afraid to ask, as long as a request is ethical, reasonable, and polite.

— Me@2011.08.17

— Me@2021-09-11

.

.

2021.09.12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一萬個小時 3.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24 日的對話。

.

(安:但是我的工作,幾乎沒有一些方面,需要任何的學術成份。)

或者,未必一定是一些,十分高層次的學術課題。在你正職當中,乘機磨鍊一些才藝,都可以。例如,我在之前的工作,訓練了表達技巧。我在中學教書時,需要每天講學三個多小時。講了一年半載後,說話才通順,可以完成完整句子而不「跳線」。

那個經驗,令我知道任何學問,或者才藝,如果要訓練自己,純熟到足以用來維生賺錢,或者娛樂滿足,需要的時間幅度是,一日幾小時,持續一兩年,才會開竅;然後,再持續一兩年,才會知道自己,在該門學問才藝,為何會開竅,開了什麼竅;又再過一兩年,才會有能力教人,如何在該門學問才藝開竅。

我現在的狀態是,在某些範疇中,有能力教人之餘,還有能力教人如何教。亦即是話,如果教員甲的教學質素,好過教員乙的話,我可以解釋到,甲比乙好在哪裡。

— Me@2021-04-08 02:11:07 AM

.

.

2021.04.09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光速飛行

姻緣伏線 1.2 | 踏腳石目標 2.2 | 尋覓 2.2.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而方法就是,不斷地去見人。間中相約朋友,舊朋友自然會,介紹新朋友。參加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例如去學日文,你自然會遇到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時,你亦要不斷地去,增值自己,令到自己是,對方的可能對象中,最好的一個。

例如,你希望你的另一半,有大學學歷。那樣,你現在就應該用心讀書,令到自己也會升讀大學。那樣,你遇到他的機會率,就會大很多。

又例如,你要找到誠實的另一半,首先,你自己就也要是,誠實的人;然後,你要訓練自己,有能力偵測得到,他人是否誠實的人。

.

你可以做的,就是不停地埋下,愛情伏線。到最後,是否保證,任何人也可以,找到另一半呢?

不一定,亦不可能會有,那樣的保證。例如,即使成功結婚,亦無人能擔保,他日不會離婚。

.

你可以做的,就是不斷地播下,因緣種子。

那樣,只要你自我增值(例如財政和健康)的速度,快過你年齡增長的速度,你找到你另一半的機會率,就會隨時間而增加。亦即是話,你要光速飛行,與時並進。

你要記住,你想找到另一半,同時亦都在尋找,他想找的另一半;而「他想找到的另一半」,其實正正就是你。

— Me@2021-03-24 07:36:49 AM

.

.

2021.03.29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The infinite-next

The infinite-next is Now-here-I.

— Me@2012.12.04

.

或許,無限旅程,就在此刻此處此人。

— Me@2021-03-11 10:08:02 PM

.

6.4311

Death is not an event of life. Death is not lived through.

If by eternity is understood not endless temporal duration but timelessness, then he lives eternally who lives in the present.

Our life is endless in the way that our visual field is without limit.

—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22)

— Ludwig Wittgenstein

— translated by Charles Kay Ogden

.

.

2021.03.11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嶄新的世界 4

二百萬 3 | 如此仙子 1.5 | 鐵達尼極限 2.7 | 尋覓 1.10 | 已婚單身 1.6 | Singles 1.6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然後,我們回到「你倆其中一方,要去外國升學」的問題。這個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會覺得是問題;因為,如果是外星人的愛情,就不太需要一定在一起。反而,我最重視的是,關注對方的短期生活,過得快不快樂;和長期人生,過得有沒有意義。

如果你的「愛情」是純粹為了,追求「愛情的感覺」的話,那你所謂的愛情,就是只是自私的愛情。如果只是自私的愛情,即使不是一方外地升學,即使在一起,也不會維持得到。

所以,如果是真正長久愛情的話,就不會是自私的。真正永久愛情,就是「不需要愛情的愛情」,就是「不需要愛情感覺的愛情」。愛情的核心,並不是感覺,而是兩個心靈的獨有關係。

始於外在條件,而成於形上。

亦即是話,如果我的另一半,有大理想要追求的話,我一定會支持,甚至一同去追求。即使要的分隔(例如)四年,我也不會太介意。(如果是永久的分隔,則是另一個話題,暫且不談。)

那如何維繫感情呢?

首先,你要知道,何謂「感情」。

.

「感情」者,「感受相同情境」也。

動物間,所能感受的相同情境,可能只有物理世界,即是日常生活。而精靈仙子間,所能感受和創造的相同情境,則不只有物理世界,亦不限於日常生活。只要你倆在分隔期間,持續有超時空搞作,感情方能維持,甚至加深。

例如,你倆可以共同研究,留學那科的學術題目。

又例如,你倆可以共同編寫一個網誌。

再例如,你倆共同經營一個網站。

.

最好的共同情境,就是共同創作。「共同創作」就是,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 Me@2021-02-27 08:40:29 AM

.

.

2021.03.10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Publish! 11

Why do we like to share insights?

So that those insights can have a future.

— Me@2011.08.08

.

So that those ideas can continue to exist.

So that those ideas can be upgradable.

— Me@2021-02-15 09:00:18 AM

.

.

2021.02.15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Upgrade path, 2

In order to get yourself to do something, give a future to it.

— Me@2011.08.07

.

Futurize my job.

— Me@2011.08.07

.

Sometimes, I want to do something but have no motivation to do it.

For example, I wanted to do the exercises of a Superspring textbook. So I decided that I would publish my exercise solutions.

Then, since my exercise solutions would have long term use, I was willing to spend a lot of time working on them.

— Me@2021-02-02 11:47:29 PM

.

.

2021.02.03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一萬個小時 2.4

機遇創生論 1.6.6 | 十年 3.4

.

通用的極致,就是專業。而通用發展成極致的方法,有很多種。每種極致,就自成一門專業。通用是樹幹;專業是樹支。一支樹支的強壯與否,並不能保證,另一支樹支的健康。

那是否就代表,學生時代以後,就毋須再發展,通用知識或通用技能呢?

.

學生時代以後,工作時代中,仍然需要發展,通用知識或通用技能,從而維持自己的智能和體能,以防退化。例如,剛才所講的智力遊戲,我認為可以,避免老人家的腦部退化。

我那樣認為,是因為我看過一些老人家的訪問。有一位九十歲的女仕說,她透過玩手提遊戲機,保持頭腦的清醒靈活。

即使還未老年,只是步入中年,也應該多加留意,智能或體能上的退化。玩適當類型的電腦遊戲,可以保持反應的靈敏。什麼類型呢?

電腦遊戲有很多類型,主要有「建構」、「解謎」和「戰鬥任務」三種。「戰鬥任務」就可用來鍛鍊反應。那些遊戲會放你於,危險和緊急的處境。你當時必須有,敏捷和精準的身手,才可以完成任務,然後脫險。換句話說,那些遊戲亦同時訓練你,控制自己的心理,駕馭自己的恐懼。

同理,雖然一般的運動本身,例如掌上壓,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用途」,但是,你正正需要這些「無用」的運動,去維持體能。

無論是體能和智能,如果沒有強大而穩定的主幹,就不會有健康的分支和茂盛的樹葉。

— Me@2020-11-16 04:55:18 PM

.

.

2020.11.20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一萬個小時 2.3

機遇創生論 1.6.5 | 十年 3.3

.

詳細而言,任何一門專業的知識,都有一部分,可以於其他行業中,循環再用,簡稱「可轉化部分」,或者「通用部分」;同時,亦有另一部分知識,不可以於其他行業中,循環再用,簡稱「不可轉化部分」,或者「專業部分」。例如,剛才的那位醫生,如果已下定了決心要,轉行做律行的話,他原本的部分才能是,可以循環再用的,例如良好的英文和細密的心思。

.

不記得從哪裡看到的文章,講述有研究員探討,「智力遊戲」可否提高智力。亦即是問,「益智遊戲」會否益智?

該文的結論是,「智力遊戲」可以提升,有關該個智力遊戲的智力;至於其他方面的智力,則沒有大幫忙。我猜想,那個「智力遊戲」甚至連,其他智力遊戲中,所需的智力,也未必能提升。

該文的結論,我不知真假。不過,我覺得那結論可信。

試想想,如果你不斷練習足球,你足球的技巧當然會提升。但是,你籃球的技巧則不會。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業」,是由「通用」發展出來的。

「專業」,就是「通用」的分支。

.

通用的極致,就是專業。而通用發展成極致的方法,有很多種。每種極致,就自成一門專業。通用是樹幹;專業是樹支。一支樹支的強壯與否,並不能保證,另一支樹支的健康。

那是否就代表,學生時代以後,就毋須再發展,通用知識或通用技能呢?

.

不是。

學生時代以後,仍然需要發展通用知識,以防原有的通用技能退化,因為不進則退。但是,發展通用知識的策略上,一定和學生時代時,有所不同。大人需要維生,沒有學生時代,那麼多的學習時間。

學生時代追求通用知識時,應有的態度,是「窮盡」——可以學的都學,從而發掘自己當時的興趣,尋找自己將來的專業。

工作時代追求通用知識時,應有的角度,是「選擇」——每一個時期,選擇一樣新的學問,去研究和實踐,從而維持自己的智能和體能。只選一兩樣,原因是工作時代的工餘時間有限。

.

情形就好像一個人在單身時,應該盡量識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提高找到另一半的機會率。但是,有了另一半後,是否就毋須再見,任何其他朋友呢?

當然不是,因為,尋找另一半,並不是交朋友的唯一目的。有了另一半後,見朋友再不是為了尋找另一半,而是純粹為了,見那些朋友。

.

但是,因為有了另一半後,你自然會把,工餘時間中的大部分,花在他/她身上。所以,你可以見到朋友的機會,自然少了很多。

但是,一定要有。

一個人只有愛情,沒有友情,大慨不會快樂,反之亦然。

.

學生時代,每天上學,都會學到新事物。工作時代,每天上班,大概很少會學到新想法。

學生時代,每天上學,都會見到朋友。工作時代,每天上班,大概不會見到朋友。

那是否代表,永久生存於學生時代,是好事呢?

.

嬰兒的最可愛之處,在於他會長大,有著無限個未來;人們見到他時,會充滿希望。如果一個嬰兒不會長大,你再不會覺得可愛,而是覺得可惜和可悲。

學生時代的最精采之處,在於可以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脫離學生時代。工作時代的恐怖之處,在於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可以跳出工作時代。

如果學生時代是永久的話,它就會有如,工作時代那麼恐怖。

— Me@2020-10-10 07:52:39 PM

.

.

2020.10.10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太極滅世戰 2.1

似水流年 2.2

.

還記得童年時不太開心,好像沒有太多事情,令我快樂。換句話說,即是過得沉悶。一方面喜歡讀書,另一方面卻緊張成績,終日惶恐。

近乎唯一娛樂就是看電視。那時,我還沒有電腦,更加沒有互聯網。那時,沒有什麼金錢買玩具。就算有新玩具,我有時會想:「怎麼辦呢? 很快又會厭倦。」

中二開始,發覺對數學幾有興趣。

中途又有些所謂的嗜好,例如集郵,其實沒有意義。相對沒有那麼無聊的,有電腦遊戲。我的摯愛有 Simcity 2000 和 Chrono Trigger 等。但那也只是暫時的快樂,仍未能為我生活,帶來意義;遊戲完結時,感到額外的空虛。

中四上物理時,不知何故,精神上,有一點清涼暢快的感覺。那就代表著,疑似喜歡物理。但是,不知何故,幾乎凡是需要物理思考的題目,我都不懂得做。

一九九六年,逛書店時,看到有一本書叫《時間簡史》。我同學說:「這書(內容)就是你最喜愛的那些東西。」那時,我尚未有觸動心靈的感覺,所以不以為意,沒有購買。

那年暑假,看了香港太空館天象廳的《輪椅中的宇宙》,十分震撼。我大概記得,那是我自己一個去看,沒有朋友一起。

dsc025651

從紀錄片中,我認識了霍金,知道了《時間簡史》的來源。不久之後,我買了《時間簡史》,企圖一口氣讀完它。過程中,我有惶恐不安的感覺。原因不是書中內容,而是我沒有閱讀的習慣。換句話說,《時間簡史》令我開始了,培養閱讀的習慣。

《輪椅中的宇宙》和《時間簡史》令我發現,我的人生目標是物理。

但是,我自中三開始,那些物理題目,真是不太懂做呀。空有目標,沒有執行之道。

其實,我那時沒有也辦法,因為,我日校物理教師,講物理講得十分有趣,而我又有留心聽講。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我仍然不懂的話,那大概是我的智力問題。

幸好,後來發現,那不是事實。至起碼,中五會考物理,並不需要高智力,也可以奪得 A 級成績。十多年後,在自己有足夠的讀書和教學經驗後,我發現,我當年不懂做題目,主因是日校物理教師,只談理論,不會教題目細節。甚至,有些課題,例如電學,連他自己也根本不太認識。

一九九六年的那個暑假,我開始參加 Ken Chan 的物理補習班,開始一步一步的,解決了「空有目標,沒有執行之道」這問題。

有了「做物理學家」這長遠目標後,我感到人生不再一樣,雖然,我讀書的日常生活,仍然十分混亂,

— Me@2020-07-27 07:33:45 AM

.

.

2020.08.03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