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10 日的對話。
.
「
Design is a side effect.
傑作是一種副作用。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中,哪些事應該「人謀」,哪些事應該「天成」,需要一定的智慧。需要一定的智慧,其實就即是代表,沒有百分百的公式,未必有一定的答案,很多時需要「執生」,即是隨機應變。那正是「寧靜禱文」中,想帶出的其中一點。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Serenity Prayer
(安:這個講法我並不反對。但是,有沒有一些大方向,可以給「種子論」的初學者,在有足夠的智慧前,就可以判斷到,哪些目標不可以直接追求,而只能成為一些「踏腳石目標」的「副作用」呢?)
簡化起見,我把「不可以直接追求,而只可以間接追求的目標」,簡稱為「副作用目標」。「副作用目標」的特性是,你只能透過,先找出其對應的「踏腳石目標」,然後奮力追求,去間接達到。在追求那「踏腳石目標」的過程之中,自然會衍生出,你原本想要的「副作用目標」。
可以直接追求的目標,我則稱為「正作用目標」。凡是「踏腳石目標」,都是「正作用目標」,因為,如果一個目標不可以直接追求,你就不會把它用作「踏腳石」。
但是,不是所有「正作用目標」,都是「踏腳石目標」,因為,有時候,那「正作用目標」,就是你的「最終目標」;你在事前並沒有期望,它還會再衍生出,什麼「副作用」。
.
你問題的意思是,有沒有簡單一點的方法,去分辨「正作用目標」和「副作用目標」?
.
有,但那真的只是「大方向」,不宜過份解讀,亦不要胡亂使用。
幾乎,凡是 actionable(可操作的)的目標,都是「正作用目標」。「可操作」的意思是,你有一些實質行動,可以立刻執行,令你明顯地,立刻直接向著那目標,走近了一點。例如,「找到另一半」這個目標,並沒有任何的一步,你可以立刻執行,所以,「找到另一半」並不是「正作用目標」。
你要走近「找到另一半」,就唯有先找出,它的「踏腳石目標」。例如,「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可以是「找到另一半」的其中一個「踏腳石目標」,因為,「吸引力增加」的其中一個「副作用」是,「找到另一半」。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之中,有很多步驟,都可以立刻執行。
例如,如果你平日沒有運動,你就應該立刻開始。當你養成了,做適量和適當運動的習慣後,除了身體會健康一些之外,你的身型亦會健美一點,而精神氣息更會明朗很多。那樣,你的整體吸引力,自然會大大提高。
.
又例如,有時候,面對一件大功課,或者大任務時,你會覺得有很大壓力。而大壓力的主要原因是,你企圖「完成任務」。但是,「完成任務」並不是一個「正作用目標」。亦即是話,它不是一個「可操作的目標」。試想想,有哪一個步驟,你現在立刻可以做,去「完成」哪個任務呢?
沒有。而亦正正是,根本沒有任何步驟,可以立刻執行去「完成任務」,而你又很想,去立刻「完成任務」,你才會煩惱不安。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首先,你要認清,「完成任務」並不是一個「正作用目標」,所以,你要想一想,有什麼「正作用目標」,可以作為「踏腳石目標」,會引發出「完成任務」這個「副作用」。
其實很簡單,「完成任務」的「踏腳石目標」,就是「開始任務」。「開始任務」是一個「正作用目標」,可以直接去追求。一方面,「開始任務」可以立刻執行,即是「可操作的」。另一方面,只要你不斷「開始任務」,「完成任務」這一個劇情,自然最終會出現,不用你去操心。
— Me@2014.03.06
.
Keep on starting, and finishing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 The Now Habit, p.109
.
.
2014.03.06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