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害取其輕 10.2

The least of all evils, 10.2

這段改編自 2021 年 12 月 15 日的對話。

.

「眾害之最輕」有時可以零,有時不可以零。你只能客觀面對,不能主觀判斷。換句話說,「眾害之最輕」不一定「可以零」,亦不一定「不可以零」。

記住,主觀意願不成理據。任何人在,沒有足夠理據的情況下,認為某事選擇的「眾害之最輕」必為零,或者認為「眾害之最輕」必不為零,都是狂妄;要麼是蠢,要麼是壞,通常又蠢又壞。

.

不可為零的眾害之最輕,簡稱「必要之惡」。

愚善的人往往認為,任何情況下,任何人的任何痛苦,都可以驅除,或應該驅除。他們移除「必要之惡」時,引發「不必要之惡」,帶來更大的痛苦。例如,移除工作之痛,卻換來捱餓之苦。

又例如,任何學問,必有必須背誦的地方。但是,竟然有人提倡「背誦是苦,所以應該只需要理解,而毋須背誦」。我年輕時錯信這點,誤了學業。正確的取向是:

1. 理解後背誦

2. 有用的東西就背

3. 無用的東西就不背

.

愚賤之人的邪惡,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們認為,任何情況下,痛苦都無可避免。以「眾害取其輕」為名,把「不必要之惡」標籤為「必要之惡」,讓自己及他人承受著大量,不必要的痛苦。

例如,有一科目的考試,有大量零碎,而沒有用的東西要背誦。我向講師反映時,他卻說:「這科的性質是這樣的。」

我當時心想,這科考試考什麼,其實全由他設計;他有絕對權力,在那科之中,選擇有用的內容來出題。

.

又例如,工作固然是苦,但卻可分成,有用之苦(必要之惡)和無用之苦(額外之惡)。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辭職的原因往往不是,工作本質困難到,你承受不到;而是上司緣於個人的喜好或誤解,僭建了很多不相干的工序環節。而跟他反映時,他卻會覺得,工作有困難在所難免,年青人不要怕吃苦。

他不知道,那其實並非「必要之苦」,而是他在自製的災難。

— Me@2022-10-11 11:39:33 PM

.

.

2022.10.12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imCity 2013

Euler problem 3.4

.

.

primes = 2 : filter (null . tail . primeFactors) [3, 5 ..]

primeFactors n = factor n primes
  where
    factor n (p : ps)
      | p * p > n = [n]
      | n `mod` p == 0 = p : factor (n `div` p) (p : ps)
      | otherwise = factor n ps

f = last (primeFactors 600851475143)

— Haskell offical

.

— Me@2022.09.28 11:44:20 AM

.

.

2022.09.28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眾害取其輕 10.1

The least of all evils, 10 | 地獄之路 3.2 | Good intentions 3.2

這段改編自 2021 年 12 月 15 日的對話。

.

在那愚善的年代,我受到誤導,以為:

1. 有問題一定要解決。

錯。

2. 「難受」一定要避免。

錯。

3. 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自己或他人的難受。

錯。

這三句也十分荒謬。

.

在 2010 年我發現,正確的講法應該是,眾害取其輕;意思是,有時那些「害」可以零,有時不可以;未必受你主觀的控制。

可以稱得為「害」的,一定會令你十分慘。所以,「眾害取其輕」亦稱「眾慘取其輕」。凡事選「害處最小」、「慘情最細」的那一條路。

留意,「最小」不代表「很小」;「最小」仍然可以「很大」,視乎情境而定。例如,富人甲、乙、丙,分別有財產一千億元、一千億減一元 和 一千億減二元。三人之中,丙的財產是「最少」,只有一千億減二元;但仍然是「很多」。

.

為什麼「害」或「慘」,有時不可以零呢?

因為雖然眾多選項中,你選哪一個,是你主觀的決定,但是,那「眾多選項」中,有沒有「零害之選」,有時是外在客觀的現實,不受你左右。

如果在當時的情境,某個選擇已是「害處最小」,那就唯有推持,因為,如果你移除那「最小的害」,你就必然換上「更大之惡」。例如,通常而言,「上班」是苦,但「不上班」更慘。兩害相權取其輕,選「上班」。

然後,從「上班」這選擇中,內部再作「眾害取其輕」;即是在你眾多可能的工作中,選慘情最小的那一份。那可能是你當時的職位,亦可能不是。

.

「眾害之最輕」有時可以零,有時不可以零。你只能客觀面對,不能主觀判斷。換句話說,「眾害之最輕」不一定「可以零」,亦不一定「不可以零」。

記住,主觀意願不成理據。任何人在,沒有足夠理據的情況下,認為某事選擇的「眾害之最輕」必為零,或者認為「眾害之最輕」必不為零,都是狂妄;要麼是蠢,要麼是壞,通常又蠢又壞。

.

不可為零的眾害之最輕,簡稱「必要之惡」。

愚善的人往往認為,任何情況下,任何人的任何痛苦,都可以驅除,或應該驅除。他們移除「必要之惡」時,引發「不必要之惡」,帶來更大的痛苦。例如,移除工作之痛,卻換來捱餓之苦。

又例如,任何學問,必有必須背誦的地方。但是,竟然有人提倡「背誦是苦,所以應該只需要理解,而毋須背誦」。我年輕時錯信這點,誤了學業。正確的取向是:

1. 理解後背誦

2. 有用的東西就背

3. 無用的東西就不背

.

愚賤之人的邪惡,則是另一個極端。他們認為,任何情況下,痛苦都無可避免。

以「眾害取其輕」為名,把「不必要之惡」標籤為「必要之惡」,讓自己及他人承受著大量,不必要的痛苦。

— Me@2022.09.24 10:56:23 AM

.

.

2022.09.25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伏線驅動程式 1.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為何我在幾年前,會在這裡教書呢?

因為之前我找到工作的那間補習社,言而無信。我應徵面試完時,面試職員說會聘請我,叫我等消息。一段時間後,還未有消息。

一般而言,面試職員只會,叫人「等消息」。想聘請的話,自然會聯絡我。沒有消息的話,就代表不聘用。所以,在通常的情況下,沒有消息時,並不需要再,打電話去詢問。

但是,那次的面試職員是說「會聘請」,稍後再聯絡。所以,長久沒有消息時,我致電詢問。但是,接線人員的答覆是,會再聯絡;即是模稄兩可。隔了數天之後,我又再問多一次,究竟是聘不聘用。

「我可不可以與,當天的面試人員,傾一傾談?」

「不可以。」

仍然沒有答覆。

答覆我一句,聘請還是不聘請,並不是問題。最滋擾人的是,不置可否。

「究竟那間補習社會聘請我,我應該等待那份工作,還是立刻找其他呢?」

當然,當年還年輕,才會犯這類低級錯誤。

愛情上,找到男/女朋友前,要不斷結識新的朋友,尤其異性。

事業上,莫講話我當時,未有固定工作,即使正職在職,亦即是話,任何情況下,本應不斷去面試,尋找新機遇。那樣,才可以為我的未來太太和子女,提供到基本生活的經濟保障。

記住,你可以對,你的金錢和工作有感情,但千萬不要對,你的公司和職位有感情。我年青就,就是犯了「對公司和職位有感情」這重大錯失,導致自己和家人,受了一些不必要之苦;亦導致自己可能不會有,未來的家人。

— Me@2022-03-08 12:06:18 PM

.

.

2022.04.06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伏線驅動程式 1.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10 月 14 日的對話。

.

時間的結構是這樣的,未來片面不全知,成果可預不可期。

我發覺人生,即使愛情以外的範疇,主要的演變都是,身不由己式,依靠伏線來驅動。例如,此時此境此地,我是來教你們物理,順便講道理。

我又是如何認識你們的呢?

因為 HYC 問我有沒有時間,教他們「數學與統計」科;她順便問我,有沒有時間去,教其他同學物理科。

.

為何 HYC 會問我數學呢?

因為之前臨近中五會考,我在教你們中五師妹 CKY 的「附加數學」時,HYC 見到我。

.

為何 CKY 會找我教「附加數學」呢?

因為再之前,我在教你一位,中七師姐 CPM 物理時,CKY 見到我。

.

為何我會教 CPM 物理呢?

因為我在這裡教書時,她是我的數學科學生。臨近中七高考時,我問她有沒有物理問題要問我。

.

為何我在幾年前,會在這裡教書呢?

因為之前我找到工作的那間補習社,言而無信。我應徵面試完時,面試職員說會聘請我,叫我等消息。一段時間後,還未有消息。

— Me@2022-03-08 12:06:18 PM

.

.

2022.03.29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億萬富翁

天才人才的價值,是以億元做單位。

— Me@2011.10.11

.

例如,大公司收購小公司,收購價可以高達億元,有時。

收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收購小公司中,那些年青人才,獨家創意。

— Me@2022.01.29

.

.

2022.01.29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一萬個小時 3.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24 日的對話。

.

(安:但是我的工作,幾乎沒有一些方面,需要任何的學術成份。)

或者,未必一定是一些,十分高層次的學術課題。在你正職當中,乘機磨鍊一些才藝,都可以。例如,我在之前的工作,訓練了表達技巧。我在中學教書時,需要每天講學三個多小時。講了一年半載後,說話才通順,可以完成完整句子而不「跳線」。

那個經驗,令我知道任何學問,或者才藝,如果要訓練自己,純熟到足以用來維生賺錢,或者娛樂滿足,需要的時間幅度是,一日幾小時,持續一兩年,才會開竅;然後,再持續一兩年,才會知道自己,在該門學問才藝,為何會開竅,開了什麼竅;又再過一兩年,才會有能力教人,如何在該門學問才藝開竅。

我現在的狀態是,在某些範疇中,有能力教人之餘,還有能力教人如何教。亦即是話,如果教員甲的教學質素,好過教員乙的話,我可以解釋到,甲比乙好在哪裡。

— Me@2021-04-08 02:11:07 AM

.

.

2021.04.09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一萬個小時 3.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24 日的對話。

.

所以,我原初「每個星期,花兩個小時,和你研究學術話題」的安排,暫時執行不到,因為,需要你先行閱讀完這本書。期間,我可以先講其他話題。

(安:今課體驗的主要得著是,令我覺得之前的舖排,可能有一些方向性的錯誤。)

什麼呢?

(安:我沒有考慮過,原來背後要付出… 要達到該個層次的細節程度,原來是需要…)

幾個月。

(安:仲要係我唔太願意付出嘅。結果,就什麼細節都學不到。)

是呀。

(安:那就即是要,有一個很大的誘因,令到我肯大規模地付出。)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研究一個,直接和你工作相關的學術課題,可以嵌入你的正識之中。

上班的性質就是那樣。你是正常人,不喜歡上班。但是,你仍然會花多個月,甚至多年,去上班。

(安:但是我的工作,幾乎沒有一些方面,需要任何的學術成份。)

或者,未必一定是一些,十分高層次的學術課題。在你正職當中,乘機磨鍊一些才藝,都可以。例如,我在之前的工作,訓練了表達技巧。我在中學教書時,需要每天講學三個多小時。講了一年半載後,說話才通順,可以完成完整句子而不「跳線」。

除非自己還是小學生,正常人如果不是,在正職工作之中,不可能提取那極超大量的時間去練功。

— Me@2021-04-02 08:08:56 PM

.

.

2021.04.03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Interest, 3

1. The price paid for obtaining, or price received for providing, money or goods in a credit transaction, calculated as a fraction of the amount or value of what was borrowed

2. A great attention and concern from someone or something; intellectual curiosity

— Wiktionary

.

If you have a lot of interests now, you will have a lot of interests.

興趣造就利息。

— Me@2021-03-03 05:23:49 PM

.

利息

~ 休息時自生之利

~ 自動收入

— Me@2021-03-03 05:25:42 PM

.

.

2021.03.06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Upgrade path, 2

In order to get yourself to do something, give a future to it.

— Me@2011.08.07

.

Futurize my job.

— Me@2011.08.07

.

Sometimes, I want to do something but have no motivation to do it.

For example, I wanted to do the exercises of a Superspring textbook. So I decided that I would publish my exercise solutions.

Then, since my exercise solutions would have long term use, I was willing to spend a lot of time working on them.

— Me@2021-02-02 11:47:29 PM

.

.

2021.02.03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一萬能俠, 2

太極滅世戰 2.2 | PhD, 4 | 財政自由 4

.

一九九六年的那個暑假,我開始參加 Ken Chan 的物理補習班,開始一步一步的,解決了「空有目標,沒有執行之道」這問題。

有了「做物理學家」這長遠目標後,我感到人生不再一樣,雖然,我讀書的日常生活,仍然十分混亂。不一樣的地方主要是,我讀書的動機,大了很多;次要是,我開展了閱讀的習慣,不只是物理書籍。

那時,我的短期夢想是,升讀預科,選修物理、純數學 和 應用數學 三科。在書局,見到應用數學的一排課本,單單是書脊上的課題名稱時,就已經觸動我心靈:

Theoretical Mechanics I

Theoretical Mechanics II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umerical Methods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雖然中五會考的成績不好,但是幸好仍然足夠令我選俢到,物理、純數學 和 應用數學 三科。所以,中六中七那兩年的預科生活,暫時而言,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但那段時間,同時是最辛苦的。當然,正正是因為最辛苦,才可爭奪到,那麼密集深刻的數學物理知識和功力,繼而為我帶來最大的快樂。那正正是「難能可貴」的意思。

How would it be possible, if salvation were ready to our hand, and could without great labour be found, that should be by almost all men neglected?

But all excellent things are as difficult as they are rare.

— Spinoza

其實,莫講話有鉅大收穫;即使沒有,單單是可以「全天候研究數學和物理」,就足夠令我把那兩年,視為「直到現在,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那時那境,難以複製。

.

幾年前,不記得從何而來的靈感,創作了以下的面試題目:

1. What is the happiest moment in your life ever?

2. Can you re-create that moment?

3. If not, why not?

— Me@2013.08.03

  1. 到目前為止,哪個時刻是你最快樂的?

  2. 你可以重造那個時刻嗎?

  3. 如果不可以的話,為什麼不可以呢?

.

(如果是最快樂的一刻,我選第一次見到我弟弟的那一刻。

如果是最快樂的一天,我選大學第一天。)

如果是最快樂的一個時代,我選預科的那兩年。

我暫時不能重造那個時代,主要因為還未有足夠的金錢儲備,令我可以,毋須做工維生,從而「全天候研究數學和物理」。

— Me@2020-08-16 07:15:02 PM

.

.

2020.08.21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Ken Chan 時光機 3.4

如果可以用時光機,把那些讀書策略傳送到 16 歲時的自己,而又只能夠長話短說的話,我會提醒自己,

不要企圖去,違反「自然定律」。 

比喻說,如果你企圖把二公升的水,倒進只有一公升的杯中,悲劇注定會發生。

同理,如果有一件工作,正常人要花十小時,才能圓滿完成,而我企圖去,僅僅用五小時的話,質素必然會奇差。

一切要符合邏輯和自然定律。

第一定律是:

相對於當年香港中學會考(中五公開試)的課程時間長度和深淺程度而言,一個平均智力的人,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時間管理系統,都可以在各科之中,獲得上佳成績。

會考課程由中四開始,至中五開考,大約有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

但是,當時我詢問 Ken Chan 讀書方法,或者時間管理技巧時,情境並不是那樣的。

(問:何出此言呢?)

我在中四時,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擔憂和內疚,真正用來讀書時間奇少。所以,我是在中五開始時,才真正(企圖)開始準備會考的。而最慘的是,那時,我仍然花了不少的時間,去擔憂和內疚。

當時我詢問 Ken Chan 讀書方法,或者時間管理技巧時,已經是中五的中段時期;距離應考,只剩幾個月的時間,並沒有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所以,心態上,我不應想像,仍然有什麼方法,可以令我可以在所有科目,都奪取 A 級成績。合理的問題應該是:

如何善用那剩下的幾個月,把它發揮最大的功效?

有多少科目,仍然有機會奪 A?

有哪些科目,只能退而求其次,奪 B 了事?

又有哪些科目,其次也不行,只能期望守住 C?

.

第二定律是:

假設某一科奪 A 需要的分數是 100 分,而對應需要研習時間 1000 小時。

如果奪 B 需要的分數是 80 分的話,對應需要研習時間,必定遠低於 800 小時;因為凡事該科課程中,最艱深和最費時的題目,你都可以選擇放棄。

— Me@2020-02-08 11:36:41 AM

.

.

2020.02.08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時間止血 1.6.2

止蝕 3.6.2 | 活在當下 4.6.2

.

又例如,我年青時往往會因為.浪費了時間而內疚。後來我發現,人其實有「浪費時間」的心理需要。

我不容許自己浪費時間,往往導致我浪費過多的時間。當我的思考顯意識,企圖毫無保留地,迫自己百分百「善用時間」時,我的身體潛意識,就會不留餘地地,浪費人類所能達到,最多的時間。

如果你在編時間表時,預早安排了一些,用來「浪費時間」的空格,那樣,「浪費時間」這活動,就自然受到控制。

— Me@2013.06.25
.

有如睡覺一樣,如果不安排時間睡覺,你身體就會反抗,在不應該睡覺的時候,例如駕車時,睡覺,十分危險。

— Me@2019-12-24 11:15:13 AM

.

.

2020.01.0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財政自由 1.3.3

PhD, 3.8.3

.

(問:你即是話,財政充裕前,讀研究院時,即使智力再高,往往沒有自由去,研究自己喜歡的課題。但是,要等到財政自由時,才研究學術的話,又未必仍然有足夠的智力。)

無錯。那是兩難。

有如人生目標一樣,不會只有一個。當兩個目標有衝突時,要麼取一捨一、要麼雙方妥協。有時靈機一觸的話,則可以協同互生,合而為一。

(問:協同互生?如何執行?可否舉一個例?)

我也不知道呀。如果我知道詳細的解答,我的生活就不會那麼悲慘。

(問:你的生活悲慘?)

大部分人也是那麼吧。每天上班下班,直到退休。最終也做不到,自己最終想做的東西。簡稱「遺撼」也。

.

(問:你真的完全不知道嗎?)

又不是完全不知道。只是嘗試當中,尚未成功。所以我不好意思講出來。

(問:只作參考,無傷大雅吧?)

短期而言,先找一份全職,而不全天候的工作,以作維生之用。

並非所有全職工作,都是全天候的。有不少工作職位,有真正下班時間。亦即是話,下班後到下一天上班前,都暫時毋須操心,那份正職的份內事務。

(問:即是有工餘時間。)

無錯。當然,要找到這種工作,並非毫無難度。

例如,你每天下班後,至睡覺前,有三個小時的集中精神時間。你就用那三小時,從事你真正嚮往的事業。

(問:用空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那太明顯吧?)

未講完。

重點是,要極度認真。那並不是純粹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更是「從事自己想發展的事業」。換句話說,那並不只是「每天的娛樂」,而亦是「人生的目標」。

而要做到「極度認真」,就必須無止境地創作和無間斷地發表。

(當然,你亦同時要,做好版權的保護,避免別人盜取你的作品後,反過來指控你抄襲了他。)

— Me@2019-12-30 09:56:25 PM

.

.

2019.12.31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PhD, 3.8.2

財政自由 1.3.2

.

讀研究院的最大作用是,獲取獨家資料和人脈。

做到物理學家的其中一個,近乎先決條件是,認識一些一流的物理學家,從而可以跟他們對話。換句話說,讀研究院的主要目的是,爭取跟一些物理神人,對話的機會。
.

(問:但是,你又提議最好在,已經有財政自由時,才讀研究院?那樣,豈不是起碼要三、四十歲時,才可以讀研究院?

那時,頭腦都已經,大大不如十多二十歲了。)

無錯。那是兩難。

有如人生目標一樣,不會只有一個。當兩個目標有衝突時,要麼取一捨一、要麼雙方妥協。有時靈機一觸的話,則可以協同互生,合而為一。

(問:那即是怎樣?)

每個人不同,沒有一定的答案。但是,你可以參考學術界中,成功或失敗人士的經驗,從而避開一些宏觀的錯誤。之於其他細節,只能隨機應變,見步行步,行步見步。

例如,有些人年輕時專心賺錢,暫時放棄讀書;打算老一點時,才重操學業。但是,老一點時,已經沒有心思了。

沒有「心」的原因是,年紀越大,機會成本越高。亦即是話,研究學術的時間,往往可以用於更偉大的地方。沒有「思」的原因是,年紀越大,一般而言,身體和智力也不如年輕時。

(問:你即是話,財政充裕前,讀研究院時,即使智力再高,往往沒有自由去,研究自己喜歡的課題。但是,要等到財政自由時,才研究學術的話,又未必仍然有足夠的智力。)

無錯。那是兩難。

有如人生目標一樣,不會只有一個。當兩個目標有衝突時,要麼取一捨一、要麼雙方妥協。有時靈機一觸的話,則可以協同互生,合而為一。

(問:協同互生?如何執行?可否舉一個例?)

— Me@2019-10-22 09:44:23 PM

— Me@2019-12-17 09:35:51 PM

.

.

2019.12.18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