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頸

化學科背誦 1.6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9 日的對話。

「化學」和「酒店管理學」,應該沒有大關係。那樣的話,你就有權選擇,化學科不拿 A 級,只拿 B 級。那會節省大量時間,因為,「奪 B」只需要花,「奪 A」的大約一半時間。

目標是 A 的話,你就要溫習,幾乎所有內容;但是,目標是 B 的話,你就有權省略,每課之中最棘手的部分。又或者,你可以選擇不去背誦,最深最花時間的那一課。

由於凡是樽頸部分,你都企圖避開,你就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去投資於其他科之中。

— Me@2014.02.13

2014.02.13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化學科背誦 1.5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9 日的對話。

你肯不肯背誦一科,還要視乎該科對你的長遠前途,有多大的影響。例如,化學科對你有多重要?

換句話說,你打算拿什麼成績等級?

A 還是 B ?

(CSY:當然要 A 啦!)

你千萬不要這樣答,因為有上文下理 —— 你要達到一個目標,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時,即使你有足夠的智力奪 A,你也可能因為其時間成本太高,而事先選擇,不要奪 A。

化學科的成績,對你「獲得大學心儀學系取錄」的機會,有多大的影響?

亦即是話,化學科和你心目中的大學科目,關係大不大?

(CSY:我打算選「酒店管理學」。)

「化學」和「酒店管理學」,應該沒有大關係。那樣的話,你就有權選擇,化學科不拿 A 級,只拿 B 級。那會節省大量時間,因為,「奪 B」只需要花,「奪 A」的大約一半時間。

— Me@2014.02.10

2014.02.11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Past papers 26.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6 月 15 日的對話。

做 20 年的 past paper(歷屆試題),而每份要花六個小時,是一件很震撼的事件。如果不早一點開始,你就不可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

(CPK:那如果我只要求有 B 級的成績,我需要做多少年的 past paper 呢?)

那沒有一定的答案,只能有一個粗略的估計。大概 10 年吧。

(CPK:奪 A 要 20 年,而奪 B 只要 10 年。為何會相差那麼多?)

從來也是這樣。最尾的分數,一向都是最難取得的。例如,如果你要由 99 分,進步至 100 分,可能練足 40 年的 past paper,也不能做到。)

— Me@2012.12.26

2012.12.26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Past papers 26.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6 月 15 日的對話。

那你們在下次見我時,就要遞交完成了的 1990 年 past paper。

你練習 past paper 時,記住要「計時間、計分數」,然後還要做改正,記低需要背誦的重點,於「魔法筆記」之中。不懂改正的地方,就正正是下次問我的問題。

你留意,那是頗辛苦的,因為每年的試卷,價值起碼六個小時。

(CPK:六個小時?)

不是嗎?每一年的高考的物理科,都有卷一和卷二。而它們各自的時限,都是三個小時。

(CPK:但是,高考的課程,還有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課題,學校還未開始教。)

你不可理會這類事件。

(CPK:不理會?)

試想想,如果你要等所有課題,也完成授課,你就要等到明年的二月。到時,距離真正的高考,就只有一至兩個月的時間。那時才開始做 past paper(歷屆試題)的話,你就只有那一兩個月。記住,在那麼短的時間中,你還要有其他科目要處理。結果,每一科,你至多只可以做到,大概三年的 past paper。那和你「奪 A」目標的要求,相去甚遠。

正確的心態是,無論如何,你也先開始執行,做 past paper 的大計;不管怎樣,你也「計時間、計分數」,完成所有你已懂的題目。

如果你在缺少三分一課題的情況下,都仍然可以得到(例如)55% 的分數,你的進度就十分理想。

— Me@2012.12.24

2012.12.24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Past papers 26.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6 月 15 日的對話。

我先給功課你們。你想拿什麼 grade(成績等級)?

(LMC:可以拿什麼 grade?)

如果要拿到 A 級成績,你就要做足,總共 20 年的 past papers(歷屆試題)。

(CPK:吓?你要我們下次見面前,完成 20 年的 past paper?)

當然不是。我要計一計,你們應哪一年的 past paper 開始做。你們將在 2011 年參加高考。倒數 20 年,即是你應該大概由 1990 年的那一份,開始操練。那你們在下次見我時,就要遞交完成了的 1990 年 past paper。

你練習 past paper 時,記住要「計時間、計分數」,然後還要做改正,記低需要背誦的重點,於「魔法筆記」之中。不懂改正的地方,就正正是下次問我的問題。

— Me@2012.12.22

2012.12.22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考試美術 1.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6 月 9 日的對話。

正確的方法是,你先把整幅畫(人、樹、屋)的大致輪廓,先畫出來。因為你只是令「人、樹、屋」成形,所花的的時間一定不多。接著,你才為整幅畫,畫第一重的細節。之後,還有時間剩餘的話,你就加上第二重的細節。下一步,再有時間的話,你再增添第三重的細節,如此類推。

這個策略的好處是,無論考官在什麼時刻宣佈停筆,你都可以宣稱,你的畫作經已經完成。你不可能不合格。

— Me@2012.09.26

2012.09.26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考試美術 1.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6 月 9 日的對話。

當年我報考中學會考的美術科。該科有兩份卷。第一份是素描;第二份我選修了設計。每份卷的考試時間長度,都是三個小時。

美術老師教了我,一個至關重要的考試技巧。在一份卷的三個小時內,千萬不要力臻完美,十分詳細地畫任何一部分;因為,那樣會令你沒有足夠時間,去畫作品中的其他部分,而導致該卷不合格。

例如,試題的要求是,畫一個人、一棵樹 和 一間屋。如果你打算集中火力,先「完成」那間屋,才開始描繪其他的話,計劃就一定行不通。任何一部分,你都可以不斷迫近完美,無限詳細地畫下去,並沒有所謂「客觀的完成」。所以,「打算先『完成』那間屋」的真正意思是,你不企圖畫其他。

典型的劇情是,你花了頭兩個小時,都仍然在畫那間屋,不肯放手。結果,拖到二小時三十分,才開始用餘下的半小時,將「人」和「樹」草草了事。到頭來,三樣東西中,你只畫了一樣,是似模似樣的。你根本沒有完成試題的基本要求,成績自然是不合格,

— Me@2012.09.23

2012.09.23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功夫傻瓜 2.1

中學實驗報告 3.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5 月 26 日的對話。

不做傻瓜的話,你就要懂得權衡輕重,先做成本效益最高的東西。眾多功課之中,令你的考試分數提升得最多的,就是第一要務。如果時間不足,你就千萬不要企圖,去完成「所有」功課的「所有」部分。你真正必須「完成」的,是第一要務。其他功課,無論你有多麼掛念,都應暫時完全拋諸腦後,直到完成第一要務為止。完成了第一要務後,才開始第二要務,如此類推。

對於公開試的考生來說,校內的功課,通常也沒有什麼大用。真正重要的功課,是 past paper(歷屆試題),或者類似 past paper 的題目。在你眾多功課之中,那是你需要最先完成的東西。

如果你的老師是合理的,他所出功課的形式,自然會貼近公開試題目。即使他間中出了一些無用的功課,只要你向他反映,他亦自然會立刻刪除之。

如果不幸,你的老師是非理性的,你就應該用我之前所講,面對「中學實驗報告」的方法,去對付那堆無用的功課。

— Me@2012.03.14

2012.03.14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功夫傻瓜

中學實驗報告 2 | 間時間表 3.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5 月 26 日的對話。

無論是你過份懶惰,還是你的老師過份勤力,都足以令你欠下功課鉅債。更加不幸的是,很多時,這兩種情況會同時發生。所以,深明「歸還功課」之道,至關重要。歸還功課的有效方法,可參考我「間時間表 2」和「間時間表 3」兩篇文章。

但是,如果考試臨近,就千萬不要期望,自己可以有足夠時間,去「追回」以前所有欠交的功課。

你要記住,做功課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完成功課」。做功課的最終目的,是透過做功課,去奪取最多的學術知識和考試分數,從而升上大學。所以,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你完成了多少份功課,而是你入不入到大學。

即使你以前在校內,間中有欠交功課,如果公開試的成績上佳,一定會有大學取錄你。相反,即使你在校內,一份功課也沒有欠,如果公開試的成績不足,大概也沒有大學會取錄你。勤奮做功課,而成績仍然差,就足以證明,你是一個傻瓜。

不做傻瓜的話,你就要懂得權衡輕重,先做成本效益最高的東西。眾多功課之中,令你的考試分數提升得最多的,就是第一要務。如果時間不足,你就千萬不要企圖,去完成「所有」功課的「所有」部分。你真正必須「完成」的,是第一要務。其他功課,無論你有多麼掛念,都應暫時完全拋諸腦後,直到完成第一要務為止。完成了第一要務後,才開始第二要務,如此類推。

— Me@2012.03.12

2012.03.12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中學實驗報告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5 月 18 日的對話。

中學生有眾多的實驗報告要寫。當中有一部分近乎沒有任何用處:學到的東西很少,拿到的分數極微,但偏偏要花費你最多的讀書時間。

假設你事先知道某一份實驗報告的學術價值很低。最理想的應對方法是,百份百不要理會它,留下那些時間去學習有意義的東西。這是第零步。

如果你被迫要寫一份無謂的報告,你就沒有辦法「百份百不理會它」。那時,你也千萬不要氣餒,因為你還可以用一些步驟去化解它,從而盡量減少你讀書時間的損失。

第一步,你先觀察一下,對於那些報告,你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拿到多少分數。知道這個資料以後,你就採取相應措施,用最少的時間,奪取最多的分數。

例如,你第一份報告花了總共八個小時去寫,拿到十分;第二份報告只花了兩個小時,卻拿到七分。那樣,你就發現,只花兩小時去寫一份報告,成本效益高很多。從第三份報告開始,你就應該待續那樣做。結果,你每次也會省下了六小時,避免了「因為要寫報告而不夠時間去溫習」的困境。

第二步,調節你的工作流程,令到自己每天也先溫好習,才開始做實驗報告。無謂的報告是「虛事」;溫習(或者有謂的報告)是「實事」。做了實事之後,你還會有精神去做虛事,因為實事所需的思考集中度高很多。相反,先做虛事的話,你不會有時間做實事。

第三步,每次寫報告,一定要限時。寫報告並沒有明確的界定,何謂「做得完」或者「寫很好」。如果你心目中計劃「寫好」才停,其實就即是變相不肯停。「不肯停」的動機很明顯,就是透過做虛事來逃避實事:不肯溫習也。

要防止這個悲劇發生,就要設定時限。例如,你事先盤算過,對於手頭上報告,用三小時去寫最符合成本效益。那樣,你就要堅決用三小時,不多不少。到了三小時的時限,就要立刻停筆,即使只差最後的一句才能完成。千萬不要同情自己,讓自己加多最後的一句。正如考試一樣,考官叫你停筆,你就要立刻停筆,否則後果嚴重。還有,你所謂的「最後一句」,通常也不會是最後的「最後一句」。

這些步驟的中心思想是,實事求是,虛事求非。又或者,實事實做,虛事虛做。人生苦短,浪費時間等如縮短自己的生命,不可原諒。

— Me@2011.12.10

2011.12.10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協同效應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5 月 18 日的對話。

Balance is not “either/or”; balance is “and”.

— based on First Things First

你這樣問,是因為你假設了甲乙兩件事是互相排斥,不可以兩樣都做好。你以為如果要做好甲,就沒有足夠時間完成乙。

不一定是這樣的。很多時候,甲乙兩件事並不是二擇其一,兩個只能活一個。有時,甲乙甚至可以互相幫助,加快對方的進度。甲乙互相合作的成果,會大過各自成果的總和。例如:

甲 = 用左腳走路

乙 = 用右腳走路

你總不可以說,如果我用左腳走路,就沒有時間用右腳走路。

你的情況是,你覺得(例如)英文和數學不能兼顧。實情是,如果你的英文好,你看數學課文和數學題目時,都會看得快一點。還有,你要留意,面對數學題目時,你一個字也不能看錯。理解題目稍有差池,你所得的算式就會不同。你隨時一分也拿不到。所以,要數學成績好的話,你的英文功力一定不能太差。

反過來,數學也可以幫助英文。數學的訓練,主要用來提升你思考的清晰度。只要你的思路清晰,你的文章自然傾向簡潔易明。

— Me@2011.11.29

2011.11.29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八二原則

不成比例 3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30 日的對話。

(CKY:怎麼辦呢?好像有很多東西要記。我怕我的腦子會負荷不來,然後發癲。)

所以你要揀擇地溫,而不要企圖溫完所有東西。你應該先溫最淺的八成內容。大概地說,最淺的八成內容,只需要頭兩成的溫習時間;最深的兩成內容,卻需要尾八成的溫習時間。這就是管理學上的「八二原則」。

— Me@2011.03.08

2011.03.08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CKY 4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30 日的對話。

記住,考試前後的心情要穩定。這個世界的運行,是根據「自然定律」的。你要知道,大部分情況下,你在真正考試時,並不會比平日高很多分,或者低很多分。

「不會高很多分」的意思是,你不會由 E 級成績的水平,突然之間跳躍到 A 級。

但是,由 E 去 D,或者由 D 去 C,是有可能的。大概而言,由 F 去 E 只需要一個星期的訓練。由 E 去 D,或者由 D 去 C,則需要一個月。由 C 去 B,需要兩個月。由 B 去 A 最花功夫,需要四個月。越高的等級,越難再進步。

(CKY:我都知。)

最緊要的是,你對自己的考試,不要有不切實際的預期。一方面,如果你平日的成績等級是 A 的話,你不用擔心,會不會考試時突然失準,由 A 變 F。那樣違反自然定律。另一方面,如果你平日的成績等級是 E,而考試又近在眉睫的話,千萬不會期望自己可以突然奪取 A 級成績。

合理期望,應該是由 E 升至 D,甚至 C。如果你在溫習時,把目標設定做 A 級成績的話,你會鉅細無遺地溫習每一部分。那樣,會導致你詳細熟悉某一個兩課題,而其他課題則完全一頭霧水。結果,不單拿不到 C 級成績,而且,隨時連原本很大機會得到的 D 級成績也會失去。

你雖然沒有把成績目標設定做 A,但是你因為沒有明確的成績目標,你剛才不知不覺地「鉅細無遺地溫習每一部分」,沒有「把握重點、捨難取易」的意識,都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 Me@2011.02.19

2011.02.19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CKY 1.4

唔識就飛 | 數學品德 7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30 日的對話。

你只要完成 section A 的全部和 section B 每題的 a, b 部分,而做的途中又順道做好驗算,你的成績等級就可以坐 C 望 B。

然後,還有另外一個技巧。 Section B(乙部)每題的 c, d 部分,你要盡力完成。但是,如果萬一感到毫無頭緒的話,千萬不要堅持要想通為止。反而,你應暫時放棄,而改為立刻進攻下一題的 a, b 部分。

Section B 的每一題題目價值 12 分。假設,某一題分開做 a, b, c, d 四部分,而每部分佔 3 分。雖然, a, b 部分和 c, d 部分都是佔 6 分,但是,因為 c, d 部分比 a, b 部分深,所以 c, d 部分即使你能夠妥善完成,時間成本都會遠較 a, b 部分高。

萬一時間過份緊迫的話,即使你懂如何做 c, d 部分,由於它們的成本效益較低,你可能要暫時置之不理,而改為先完成所有 section B 題目的 a, b 部分。

例如,你剛開始 section B 時,發現雖然有四題要完成,但卻只剩下足夠完成兩題的時間。如果你真的只做其中兩題的話,你在 section B 最多只能奪取一半的分數。如果你先行完成那四題的全部 a, b 部分的話,你就已經拿到一半的分數。而且,因為 a, b 部分通常會比 c, d 部分淺很多,完成所有題目的 a, b 部分並不需要用一半時間。亦即是話,拿了一半分數後,你在 section B 還會餘下一些時間,用來做部分題目的 c, d 部分。

這個戰略可以令你在一半的時間內,奪取到超過一半的分數。

— Me@2011.02.02

2011.02.02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CKY 1.3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30 日的對話。

還有另一個要點要留意。即使你在 section A 做足驗算校對的功夫,你也未必能百分百肯定,可以得到全部分數。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可以拿到 C 級或以上的成績,section B 千萬不要真的完全不做。

每題 section B 的題目,你要保證自己都可以完成 a, b 部分。

(CKY:通常 a, b 部分都比較簡單?)

為什麼 section B(乙部)的每一題,都要分 a, b, c, d 四部分呢?

那是因為 section B 都是比較深的題目。如果一開始就問你 d 部分的話,大部分人都不會做到。倒轉來說,a, b 部分的舖排,其實是給考生的提示。由於是提示,所以會比較簡單容易,不會比 section A 的短題目深。

你只要完成 section A 的全部和 section B 每題的 a, b 部分,而做的途中又順道做好驗算,你的成績等級就可以坐 C 望 B。

— Me@2011.01.30

2011.01.30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CKY 1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30 日的對話。

AMaths(附加數學)之後,相隔多少日才考英文?

(CKY:下星期二考 AMaths,然後星期五考英文。)

再下一個星期就考生物?

(CKY:還有會計。)

你 AMaths 有沒有做 past papers(歷屆試題)?

(CKY:沒有。)

那樣不行。因為下星期就考 AMaths,所以你現在主要需要做的,不是溫習課文,而是做 past papers。

還有,不同的 grade(成績等級)有不同的溫習策略。你想奪取哪一個 grade?

(CKY:最好是有 C 或以上。)

如果目標是 C 的話,你應狂轟 section A (甲部),因為 section A 比 section B 淺很多,最符合成本效益。狂轟 section A 時,記緊提高運算的準確度。

還有,你溫習時要取捨。例如,如果 Equations of Circles(圓形方程)從來只會在 section B,而不會在 section A 出現的話,那你就可以暫時不理 Equations of Circles。明不明白我的意思?

(CKY:我明。)

你現在先檢查一下,section A 有沒有 Circles 的題目。

你看。完全沒有。所以你就可以暫時不理它。

現在,對你來說,溫習的「絕招」,是狂轟所有 past papers 的 section A。不屬於 section A 題目的個別課題,你就可以暫時不理它們。其實,只要你在 section A 的作答完全正確,你奪取到 C 級成績的機會就會很大。或者說,即使你在 section B 一題也不做,一分也得不到,只要你在 section A 運算準確,準確到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錯的話,你奪取到 C 級成績的機會就會很大,因為 section A 在全卷 110 分之中,佔了 62 分。

(CKY:那會很難做到。)

— Me@2011.01.26

2011.01.26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學問急症室 1.3

天才省略 4.3

這段改篇自 2010 年 4 月 8 日的對話。

而且,溫習了後,你只要「計時間、計分數」做另一份 past paper,就可以直接知道自己新的分數,新的成績等級。

Past papers –> 溫習課文 –> Past papers –> 溫習課文 –> …

記住,「書」是不會溫得「完」的。千萬不要企圖等自己「溫完書」,才正式開始做 past papers(歷屆試題)。

(CN:我知。但是,我都仍然想「溫完書」,才開始做 past papers。我總是覺得,不先溫習的話,我不會懂做這類題目。)

你可以先溫習,但千萬不要打算溫「完」所有東西,才開始做題目。而且,你並不需要懂做所有題目,才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成績等級。

你要拿到 A 級成績的話,幾乎什麼東西都要讀。但是,如果你只要拿 B,而又不夠時間溫習的話,你有權暫時省略最花時間的課題,或者省略每個課題中,最深的部分。大概地說,最淺的八成內容,只需要頭兩成的溫習時間;最深的兩成內容,卻需要尾八成的溫習時間。溫習付出與成績收入不成比例。

你不懂省略的話,你不會在有限的時間中,溫習到可以拿到自己想要成績的程度。

— Me@2010.11.06

2010.11.06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不成比例

梅花間竹 4

現實世界並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

假設考獲 100 分需要 100 個單位的時間的話,考獲 80 分,並不需要 80 個單位的時間。考獲 80 分,大概只需要 50 個單位的時間。

Mark Time
100 100
80 50

為什麼有這個「不成比例」現象呢?

我們可以用最極端的例子去理解:

由 0 分到 1 分,是十分容易;但是,由 99 分到 100 分,是超級困難(,假設 100 分是滿分的話)。如果想由 0 分進步到 1 分,只要在試卷中的任何一條題目的任何一部分答對了,你就得到那 1 分;但是,如果想由 99 分進步到 100 分,只要在試卷中的任何一條題目的任何一部分答錯了,你就得不到那 100 分。

同理,考獲 B 級成績,比考獲 A 級成績,容易很多。如果目標是 B 的話,你在溫習時,可以省略一些特別困難的部分;如果目標是 A 的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地方可以省略。總括而言,如果考獲 A 級成績,需要 100 個單位的時間的話,考獲 B 級成績,大概只需要 50 個單位的時間。

Grade Time
A 100
B 50
C 25

— Me@2010.07.31

2010.07.31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