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止血 1.6.2

止蝕 3.6.2 | 活在當下 4.6.2

.

又例如,我年青時往往會因為.浪費了時間而內疚。後來我發現,人其實有「浪費時間」的心理需要。

我不容許自己浪費時間,往往導致我浪費過多的時間。當我的思考顯意識,企圖毫無保留地,迫自己百分百「善用時間」時,我的身體潛意識,就會不留餘地地,浪費人類所能達到,最多的時間。

如果你在編時間表時,預早安排了一些,用來「浪費時間」的空格,那樣,「浪費時間」這活動,就自然受到控制。

— Me@2013.06.25
.

有如睡覺一樣,如果不安排時間睡覺,你身體就會反抗,在不應該睡覺的時候,例如駕車時,睡覺,十分危險。

— Me@2019-12-24 11:15:13 AM

.

.

2020.01.0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功夫傻瓜 3

中學實驗報告 4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9 日的對話。

.

每次我介紹「魔法時間表」時,通常,學生也會說執行不到,因為有很多功課。例如,根據「魔法時間表」的設計,今天應該花三小時,去溫習物理科。但是,物理老師卻給了一份功課,花了你兩個多小時,才可以完成。餘下自然沒有什麼時間,可以用來溫習。

我的回應是,「做功課」就即是「做練習」。你試想想,如果「做練習」也不算是「溫習」,那怎樣才算是「溫習」呢?

(CPK:閱讀課文?)

閱讀了課文後,你又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熟習內容,考試時奪不奪到分數?

(CPK:試一試做類似考試的題目。)

那不就是「做功課」嗎?

所以,如果你做了兩小時的物理功課,其實就即是完成了,兩小時的物理溫習。「功課」並不會阻礙你時間表的進展,因為「功課」根本就是,你編時間表時,原訂「溫習」的一部分。「練習」不單是「溫習」的一部分,它更加是「溫習」之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因為「練習」就是,把「知識」化成行動。

一般人也不覺得「做功課」就是「溫習」,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平時「做功課」的主要目的,就只是「交功課」。他們不會追究,如何從一份功課中,學得最多的學術知識,奪取最多的考試分數。那是病態版本的「只問付出,不問收穫」。那是十分不負責任的表現。

正確的態度是,一邊做功課,一邊製作我之前所講的「魔法筆記」。亦即是話,做功課時,你要有意識地偵測,當中哪些內容,有需要記得,而自己又有機會不記得。然後,把它們歸納於,該科的「魔法筆記」之中。

(CPK:但是,有些功課的題目,實在和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十分不類似,做來也沒有用。)

我上次不是詳細地教過你們,應付無謂的功課時,如何盡量減輕損失嗎?

— Me@2014.06.11

.

.

2014.06.1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結果為本 3.1

答非所問 4.1

這段改編自 2013 年 11 月 16 日的對話。

成績表有的東西,你就需要考慮;成績表沒有的東西,你就不需要考慮。例如,成績表並不會有一欄分數,叫做「勤力分」,來評價你勤不勤力。所以,你千萬不要,企圖令自己勤力。

平日溫習時,你要追求的,是「充足的溫習」,而不是「勤力的感覺」;你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溫習的效率」,而不是「如何令到自己更加勤力」。前者是「對事」,即是「以結果為中心」,對成績有利;後者「對人」,即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短期的自我形象有利,但對成績有害。

有時,「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未必是「直接解決」,而是把那個問題「transcend 掉」,令它不再重要;令到自己根本,沒有需要解決那個問題。例如,戒煙的最好方法是,從來不吸煙;因為那樣的話,你就從來沒需要處理,戒煙這問題。又例如,同一個難以相處的人,最好的相處方法是,不要跟他相處;因為那樣的話,你就沒需要研究,「如何同難以相處的人相處」這個問題。

同理,解決「不夠勤力」的最好方法是,令到自己不需要「勤力」。你要設計一套溫習系統,令到自己無論「夠不夠勤力」,也能奪得上佳的成績。

(A:有那樣的系統嗎?)

我上幾次教你的讀書方法,例如「魔法筆記」和「魔法時間表」等,就是那樣的一個系統。

— Me@2013.11.17

— Me@2013.11.19

— Me@2014.05.06

2014.05.07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不夠純熟

這段改編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的對話。

假如,我只有三秒鐘的時間,去教你們讀書方法,我會告訴你們,近乎所有讀書問題的終極原因,都是「不夠純熟」。

我所教你們的讀書方法,例如「魔法筆記」和「魔法時間表」,其實目的都是,處理學問時,用最短的時間,去達至最高的熟練程度。中學時代的成績競爭,其實不是「鬥聰明」,而是「鬥熟」。

兩個中學生的成績相差,主要取決於,他們對課程內容熟練程度之別,而不是才智。

— Me@2014.03.24

2014.03.24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peaking 5.4

Think in English 5.4

5. 你現在可以試一試,完全使用英文思考,會有怎樣的情況。

你會發現,(假設你是初學者,)腦中的句子,都是一些很傻的句子,例如:

I want to go hom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不過,句子傻並不是問題,因為,小學程度的句子,正正是日常生活所需的句子。句子形式複雜,反而會令講者不順,聽者不明,絕對有礙溝通。句子傻不單不是問題,反而係好事,重要的是,你要保證基本文法不要錯,例如,要分清 have/has 之別。

6. 英文口語進化的同時,你的廣東話亦會退化。但不用擔心,因為,考試後,只要你花五分鐘講廣東話,原本的廣東話功力,自然全數歸來,毫無遺漏。

— Me@2010.11.26

— Me@2014.03.21

2014.03.21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peaking 5.3

Think in English 5.3

4. 你會發現,你用英語思考時,速度遠低過用母語。那其實是好事,因為那會令你的思考,變得冷靜和清晰。

4.2 思考減慢的其中一個副作用是,我的失眠情況,舒緩了很多。

失眠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過度思考,腦子停不下來。

5. 你現在可以試一試,完全使用英文思考,會有怎樣的情況。

— Me@2014.03.18

2014.03.18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peaking 5.2

Think in English 5.2

4. 你會發現,你用英語思考時,速度遠低過用母語。那其實是好事,因為那會令你的思考,變得冷靜和清晰。

平日你說話時,即使用母語,有時會不暢順,主要的原因是,你企圖在同一秒中,講超過一個字。兩個字相撞,自然會阻礙說話的流程。那反而會大大減低,你說話的速度。

同理,平日你思想時,有時會不暢順,主要的原因是,你的腦海在同一秒中,彈超過一個意念出來。眾在意念相撞,自然會令你困擾不安,思想混亂。

但是,如果你要自己用英文來思考,因為英文不是你的母語,你的思想會被迫慢下來,眾多字眼只會逐一浮現,再多意念也不會同時彈出。那樣,你的思想會形成一條思路。你的混亂思想會立刻化成,有條理的思考。

我在 2009 年時,因為企圖繼續升學,所以需要報考 IELTS。因為再上一次報考英文的公開試,已經是在再十年前的事,即是 1999 年,所以,要我再準備一次,一個英文的公開試,我覺得十分煩擾。再加上,在以往每一次的英文公開試中,我的口語部分,都是僅僅合格,所以我格外擔心,在 IELTS 的口語部分,成績會過低,導致我的升學大計告吹。

我驚恐到在考試之前一個月,不敢用中文思考。我迫自己用英文思考,做成全天候練習英文的效果。練習了三個星期後,我發覺我的英文對話流利了,而中文(廣果話)反而退化了一點。那就證明我的計劃成功。

結果,我在 IELTS 口語部分的成績,不再是「僅僅合格」,而是「差一點滿分」。

— Me@2014.03.14

2014.03.14 Fri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peaking 5

Think in English 5 | 事業愛情觀 5

想英文口語進步神速,有一個方法,你可以試一試使用。

你原本要執行的劇情是,在未來一個月之內,只講英文,不說中文。但是,這個方法的問題是,大概沒有人會跟你,全天候地以英文對話。甚至,平時根本沒有人跟你對話。

所以,「全天候講英文」我會用絕一點的版本,就是在未來一個月之內,思考時只用英文,不想中文。人的思想不會停下來。所以,「連思考也用英文」會導致,除了睡覺以外,你會全天候地練習英文。

「連思考也用英文」有大量的好處:

1. 因為它是全天候的,你變相會用了最多的時間,去練習英文。

2. 但是,它只會「使用」,卻不會「佔用」你任何時間,因為,你毋須花額外的時間去經營它。它不會阻礙你,任何其他工作或活動的流程。

3. 即使你是初學者,思考時英文錯漏百出,也不會有其他人知道。

4. 你會發現,你用英語思考時,速度遠低過用母語。那其實是好事,因為那會令你的思考,變得冷靜和清晰。

— Me@2010.11.26

— Me@2014.03.06

2014.03.11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活在當下 5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7 日的對話。

你為什麼要把這個要點,寫在草稿紙上,而不直接把它,記錄於那本「魔法筆記」之中?

(CYW:我回家才把它抄回筆記。)

那豈不是會浪費時間?

可以即刻完成的事情,就即刻完成。可以一步了結的事情,就不要花兩步。

你現在立即記在筆記的話,只需花十幾秒。但是,你回家才抄回的話,就要拿本「魔法筆記」回來,會引發多幾個工序,前後起碼花你十多分鐘。

— Me@2013.10.02

2013.10.02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Always make new mistakes, 7.4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7 日的對話。

重點是,你並沒有可能,可以「溫完書」。你只可以抽客觀上最重要,和主觀上自己最需要的部分來溫習。透過做 past paper(以往試題),你就可以釐清,要先溫哪些部分。然後,你又透過溫習,來提升每次做 past paper 時的成績。「溫習」和「做試題」應該是那樣相輔相成的。

你其他科都要這樣做,盡快開始啟動,做 past paper 的機器,因為沒有太多時間。試想想,現在是暑假,而約 30 日後就開學。中七開學時,距離你的高考公開試,就只有百幾日。

你感不感受到,「百幾日」很快就過?

(TK:感受到。)

(CYW:???)

(CYW:開學時,不是還有五個月嗎?)

「五個月」,不就是「百多日」嗎?

— Me@2013.09.26

2013.09.26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如夢初醒 4.1

讀書與睡眠 4.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還有什麼問題?

(CYM:我很夜才睡得著覺。)

「有心栽花花不香,無心插柳柳成蔭。」

要防止失眠,就千萬不要迫自己入睡。那只會弄巧反拙,令自己的腦部活躍起來,令自己更加睡不著覺。

「把手緊握 什麼都沒有  把手放開 你得到一切  — 臥虎藏龍」

所以,防止失眠的最好方法是,不要介意自己失眠。你不要視「睡得著覺」為,唯一的「睡覺」方法。你要重新定義「睡覺」為,躺在牀上。你要清楚知道,即使「睡不著覺」,只要躺在牀上,就已經是有效的休息。你有這個正確心態的話,身心自然會放鬆起來,「睡得著覺」的機會就大很多。還有,即使仍然「睡不著覺」,你也不會介意,反正只要躺在牀上,就已經是有效的休息了。

(CYM:但是,有時一等就要等兩個多小時,沉悶非常。)

係啊,係咁咖喇。(是的,就是那樣。)

或者,你開著音樂。有著音樂聽著等,一來,你可以減輕沉悶;二來,你分散了自己,多餘的注意力,防止自己胡思亂想。那樣,你的心情就會更加放鬆。

— Me@2013.09.11

2013.09.1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Allow no exceptions 4

活在當下 4.2.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我有沒有講過,「allow no exceptions」(不容有例外)這個時間管理技巧?

每逢你想培養一個新的習慣,你就可以使用這個技巧。在新習慣完全固定之前,你都不要容許有例外,除非遇上超極端的情況。例如,你計劃了每天也要,花 15 分鐘的時間,去閱讀英文書的話,你就要每天也真的閱讀 15 分鐘,不容有例外。又例如,你要每星期也做到一份,「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數學與統計)科 past paper(過往試題)的話,你就要每星期也真的做到一份,不要有例外。

(HYC:做兩份呢?)

如果你原本的時間表設定是「每星期一科做一份 past paper」,就千萬不要改動它,除非編了那個時間表後,你接收到一些新的資料,或遇上新的經歷,令你發覺時間表適宜改動一下,從而加以提升工作效率。

「Allow no exceptions」(不容有例外)的意思是,你安排了每星期做一份「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past paper 的話,就要做到一份,不少不多。「做多一份」和「做少一份」,同樣都是害己不淺,因為在這一科「做多了一份」,其實就相當於在另一科「做少了一份」,除非你有無限的時間。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要每星期完成到一份,除非遇上超極端的情況,例如發燒或者有火警。其他凡是不影響「身體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東西,無論在你情感上有多震撼,都只能作「藉口」,而不能作暫緩工作大計的「理由」。你都要把它們置之不理。例如:

1. 心情欠佳,提不起勁;

2. 書桌亂七八糟,似乎需要先行整理一下;

3. 電視劇大結局;

4. 男朋友打電話給你,要和你分手;

等等。

— Me@2013.09.06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你會找一個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會找一個藉口。方法可能得一個,藉口肯定有很多。

— 改編自阿拉伯諺語

— Me@2013.09.06

2013.09.08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無限倍 1.2

身輕如燕 1.8 | 試前暑假 3.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萬事起頭難。最難的一步,往往是開始執行大計時的那一步。相反,起頭萬事易。開始了以後,要持續執行往後的步驟,反而沒有那麼困難。

所以,如果你可以在中七(中學的最後一個學年),開學前的那個暑假,先行開始執行你的「past paper 大計」,先行完成數份 past paper(歷屆試題)的話,你的進度就已經是,一般人的一千萬倍。

— Me@2013.09.03

2013.09.03 Tu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無限倍

身輕如燕 1.7 | 試前暑假 3.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你要每一科也維持,一個恰當的進度。大概而言,你在這個暑假之中,如果每科每星期完成到,一份一年的 past paper(歷屆試題),就已經十分理想。

試想想,即使你「計時間、計分數」,去完成某一年的 past paper,只需要用六個小時,你還要為自己批改和做改正。遇到不懂改正的地方,更要抽時間去問老師或者同學。然後,你又要把學到的內容和技巧,歸納壓縮至你該科的「魔法筆記」之中。再考慮「你有幾科要兼顧」這個因素的話,你要發現,「每科每星期完成一份 past paper」這簡單的目標,其實並不容易達到。

假設你原本打算這一科在暑假之中,可以完成到六份試題;而結果只完成了三份。即使那樣的大失預算,你仍然遠遠優勝過,其他大部分的同學。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他們時常企圖先「溫完書」,才開始做 past paper。結果是,一份也沒有做。

你雖然只完成了三份,但是別人卻完成了零份。你試想想,你的工作成果,是別人的多少倍?

— Me@2013.09.01

2013.09.01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身輕如燕 1.6

試前暑假 3.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我「魔法時間表」的大精神是,想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心神,去專心溫習的話,就一定要同時安排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玩樂 或 無所事事。那就是最健康的。

如果你跟足我「魔法時間表」的設定,就會自動地得到「作息定時」和「生活平衡」的效果。另外,「魔法時間表」中的「科目自動循環結構」,會令你的每一科,都會得到適量的照顧。你並不會因為太緊張,而不當地偏重了一兩科,導致忽略了其他科也不自覺。

詳情請參閱我的網誌,有關讀書技巧的文章。而專門講述「時間管理系統」的,只要點擊「magic schedule | 魔法時間表」這個標籤,就可以閱讀得到。

— Me@2013.08.29

2013.08.29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4

Half an Hour 7.4 | 身輕如燕 1.5 | Allow no exceptions 3.4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另外,在每個半小時方格中,千萬不要讓自己看到時鐘,因為一看時鐘,就代表你已經分了心。不看時鐘,又怎樣可以知道時限已到呢?

在每個半小時方格的開始,你都要設定鬧錶或者鬧鐘,於半小時後響。在每格五分鐘休息的開始,你就更加要那樣做。你不設定鬧錶於五分鐘後響的話,那五分鐘往往會自動膨脹成五小時。

— Me@2013.08.25

2013.08.25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3

Half an Hour 7.3 | 身輕如燕 1.4 | Allow no exceptions 3.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還有,在每格半小時內,不要容許其他科的東西,無論是書本或者筆記,存在於自己的視線範圍以內。甚至,即使同一科的其他東西,只要是跟手頭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都一定要它們消失於那半小時的世界之中。

無論是其他科的東西,還是同一科的其他東西,都只會不斷折磨你: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放棄吧!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現在多努力也沒有用。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現在多專心也是多餘的。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是垃圾!

垃圾!垃圾!垃圾!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不會夠時間的。

垃圾!垃圾!垃圾!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 Me@2013.08.22

2013.08.2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2

Half an Hour 7.2 | 身輕如燕 1.3 | Allow no exceptions 3.2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我每次講這一點時,幾乎每個人都會笑。原因是,每個人都是那樣,有系統地浪費時間的。我年輕時也是那樣。

那様,有什麼方法,可以令到自己,在每格半小時內,一定可以專心到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每次一發現自己分心時,立刻回來。「專心」的意思,並不是指「百分百專心」,因為那不合常理,十分危險。真的「百分百專心」的話,即是你已經陷入瘋狂,神智失常,連發生火警也不知道。

(CYW:哈哈 … )

「專心」的意思,其實就好像「單車行直線」一樣。單車(自行車)嚴格來說,是不能沿著直線行走的。所謂的「行直線」,其實是每次偏左時,就立刻轉右;每次偏右時,又立刻轉左。

(TK:但是,我踏單車時,是走到直線的。)

那是錯覺。其實你雙手是在自動地,不斷調節方向的。

那正正就是「懂踏單車」和「不懂踏單車」的分別。「不懂踏單車」的人,要很有意識地,去扭動方向盤,結果弄巧反拙,失去平衡。凡是需要靠「有意識去思考」的,都會比較慢 —— 慢過平衡車身時,所需要的「調節方向反應速度」。

— Me@2013.08.19

2013.08.19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1

Half an Hour 7.1 | 身輕如燕 1.2 | Allow no exceptions 3.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第二個方法是,如果不是用來做 past paper(歷屆試題),即使時間表有一個「三小時方格」,你都不要把它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你要把那三小時分成六格,每格半小時。每次只要求自己,專心半小時。

在那半小時內,溫書以外的其他任何事情,也不可以做,除非發生火警,你需要立即逃難。如果不是火警,半小時內,不可離開座位。你不可以去洗手間、不可以去開冰箱拿東西吃、不可以聽電話、不可以教弟妹做功課、不可睡覺、不可以做運動、不可以整理書桌;等等。

其實我正在講的,並不是新的東西,所以你毋須抄錄這番說話。你只要到我的網誌,點擊「魔法時間表」那個標籤,就可以讀到我提議的,讀書時間管理系統。

雖然那半小時比較辛苦一點,但是,每半小時後,你都會有五分鐘的休息。然後,你才開始下一個「半小時方格」的工作。那五分鐘休息的作用是,讓你完成剛才,原本想做的雜務,例如回覆電話訊息等。

根據我這個系統,因為你每次只會要求自己,連續專心三十分鐘,所以阻力較小,成功的機會較大。

相反,如果你貿然要求自己,一次過連續專心三個小時,那就是企圖違反自然定律,後果是弄巧反拙,得不償失。通常的劇情是,那三小時的上半場,你會用來無所事事;然後,再用下半場來內疚。

(TK:哈哈 … )

留意,即使你聽我的提議,把那個三小時大方格,分成六個半小時的小方格,如果你沒有嚴格執行「如果不是火警,半小時內,不可離開座位,不容有例外」的政策,你都會遇上類似的夢幻情境:

第一格半小時,你會去了洗手間; 

第二格,你會去了開冰箱拿東西吃;

第三格,你會去了聽電話;

第四格,你會用來整理書桌;

第五格,你會用來內疚;

第六格,你會用來後悔。

(TK, HYC, CYW, CYM:哈哈 … )

我每次講這一點時,幾乎每個人都會笑。原因是,每個人都是那樣,有系統地浪費時間的。我年輕時也是那樣。

— Me@2013.08.16

2013.08.17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身輕如燕 1.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你剛才提及,你提不起勁溫習。如果用了我這個「魔法時間表」,解不解決到問題?

(TK:應該好一點。那我在暑假中,每一天應該何時起牀,開始運行這個「魔法時間表」?)

那要看你自己,沒有一定的答案。你喜歡那個時段起牀也可以,只要那是按照你的「魔法時間表」便行。

要運用這個「魔法時間表」,去令自己有大動力去溫習,有超過一種方法,你可以把它們一併使用。雖然我以前跟你們講過,但是因為 TK 沒有聽過,所以現在我講多一次。

第一個方法是,你將時間表中的一些「三小時大方格」,用來「計時間、計分數」做 past paper(歷屆試題)。你把那些「模擬考試」都當成「真正考試」一樣的話,你就會十分激動。當「分分鐘都是金錢」時,你自然會竭盡所能,全情投入。

開始計時前,你可能仍然神情呆滯,睡意正濃;開始計時後,你就會立刻精神百倍,如有神助。一方面,你會很想知道,自己當時的實力,可以奪得多少分數。另一方面,你又會十分擔心,萬一「模擬考試」時的分數太低,會導致自己十分擔心。所以,當你發覺「時間就是分數」時,每逢浪費時間,你都會有即時的切膚之痛。

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個「機會成本評價系統」。當你發覺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就幾乎什麼也可以做得出。

— Me@2013.08.12

2013.08.12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