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8 月 11 日的對話。
.
亦即是話,你在準備時,想像到「火、水、人」之中,任何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就即管(只管)收集起來。然後,把那堆關係排列妥當,形成一個上文下理。
例如,你可以這樣開始:
「
火,代表熱情。
水,代表冷漠。
人,就代表人生。
人生,就正正處於冷漠和熱情之間。
」
然後,你就加以舉例。只要你舉例舉得動聽,令人覺得你是「有腦人士」就可以。
「
其實,即使你內心十分熱情,如果你外表太有熱情,反而會阻礙工作進展。例如,即使你十分重視考試成績,你在考試作答期間,也應保持冷靜。太過激動,反而會傷害成績。
所以有些情況下,你需要『內熱外冷』。
但是,亦有些情況下,你應該相反,要做到『內冷外熱』。例如,雖然你平時內心十分平靜,但是如果遇到一些情境,你發現如果不發脾氣,就不能立刻制止,某些人做壞事的話,你就應該發脾氣,即使你不喜歡,因為那是劇情的需要,兩害取其輕。
」
最後,講出結論:
「
所以,在人生遇到的眾多處境之中,有時應該『外熱內熱』;有時應該『外冷內熱』;有時應該『外熱內冷』;有時應該『外冷內冷』。
至於什麼時候需要怎麼樣,不能一概而論,要隨機應變。
你不能期望,可以在年輕時,就準確地掌握到,因為,那需要人生的磨練。
」
你發覺,我並沒有講什麼實質的東西。
(HYC:但那假扮到十分有文有路。)
那只是一些簡單的技巧。只要看多幾題例子,你都可以做到。
— Me@2015.06.10
.
.
2015.06.10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