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律 1.11 | Verification principle, 5.1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其實,理論上,至少有一個物理系統,可以在完全不受外在環境的因素下,自然演化。那就是「整個宇宙」。因為「宇宙」的意思是「所有東西」,所以根據這定義的話,「宇宙」並沒有所謂的「外面」,或者「外在環境」。
(安:無錯。但是,如果在其他情況,我們考慮的物理系統,都不會是「整個宇宙」。那樣,那個物理系統,就一定有「外面」。而我的講法,就有可能是正確的。)
正確。「隨機」這個詞語中的「機」字,在「經典物理學」中,正正是可以用來指「未知」。某一些物理實驗,例如擲錢幣,結果是「隨機」的;意思就是指,那結果受該個物理系統之中,一些「未知」的因素所決定。而這些「未知」的數據,例如錢幣被擲時的角度方向、轉動速度 和 離地高度 等,雖然可以量度得到,但是物學家會故意忽略,為的是要大大簡化運算。總括而言,「經典物理學」中的「隨機」,可以詳寫成「跟隨未知因素」。
至於在「量子物理學」中,剛才提過,即使在理論上,我們知道了一個「量子物理系統」的全部狀態數據,再加以調校,令到每一次實驗的設置都是百分百相同的,導致我們可以肯定,每一次實驗所面對的,都是「同一個物理系統」;那個「同一個物理系統」,仍然會產生超過一個可能的結果。
簡而言之,即使掌握了一個「量子物理系統」,運作時的所有資料,「隨機性」仍然存在。所以,「量子隨機性」中的「機」字,如果解作「未知」,那些未知因素一定不會是指,該個物理系統的內在設定;「未知」可以指的,就唯有是「外在因素」,即是「環境狀態」。總而言之,「量子物理學」中的「隨機」,可以翻譯成「跟隨環境因素」。
無論是「經典隨機性」,還是「量子隨機性」中的「機」,都可以是指「知識範圍以外」,或者「控制範圍以外」。那符合「機」這個字,在日常生活的用法。
「機」字在日常生活中,廣義是指「因素」,即是「原因元素」,或者「先決條件之一」;而狹義是指「未知因素」,或者「控制範圍以外的因素」。例如,「機會」就是「數個因素的會合」;「機遇」就會「多個因素的相遇」。當你說「有機會」時,你的意思是:
「
一堆不受你控制的因素,終於會合起來,令你可以完成,主觀期望(已久)的事情。
」
— Me@2013.08.30
2013.08.31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