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ity dream 2

潛行凶間 5 | Inception 5

A: Is it possible, as in the movie Inception, for several people to have a shared dream?

B: Reality is already a shared dream. Many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accept. But remember, Reality is already a shared reality constructed by a lot of people. You are part of that dream.

— Me@2013-08-31 02:28:38 PM

— Based on an interview in the Inception DVD

2013.08.31 Saturday ACHK

量子力學 1.6

因果律 1.11 | Verification principle, 5.1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其實,理論上,至少有一個物理系統,可以在完全不受外在環境的因素下,自然演化。那就是「整個宇宙」。因為「宇宙」的意思是「所有東西」,所以根據這定義的話,「宇宙」並沒有所謂的「外面」,或者「外在環境」。

(安:無錯。但是,如果在其他情況,我們考慮的物理系統,都不會是「整個宇宙」。那樣,那個物理系統,就一定有「外面」。而我的講法,就有可能是正確的。)

正確。「隨機」這個詞語中的「機」字,在「經典物理學」中,正正是可以用來指「未知」。某一些物理實驗,例如擲錢幣,結果是「隨機」的;意思就是指,那結果受該個物理系統之中,一些「未知」的因素所決定。而這些「未知」的數據,例如錢幣被擲時的角度方向、轉動速度 和 離地高度 等,雖然可以量度得到,但是物學家會故意忽略,為的是要大大簡化運算。總括而言,「經典物理學」中的「隨機」,可以詳寫成「跟隨未知因素」。

至於在「量子物理學」中,剛才提過,即使在理論上,我們知道了一個「量子物理系統」的全部狀態數據,再加以調校,令到每一次實驗的設置都是百分百相同的,導致我們可以肯定,每一次實驗所面對的,都是「同一個物理系統」;那個「同一個物理系統」,仍然會產生超過一個可能的結果。

簡而言之,即使掌握了一個「量子物理系統」,運作時的所有資料,「隨機性」仍然存在。所以,「量子隨機性」中的「機」字,如果解作「未知」,那些未知因素一定不會是指,該個物理系統的內在設定;「未知」可以指的,就唯有是「外在因素」,即是「環境狀態」。總而言之,「量子物理學」中的「隨機」,可以翻譯成「跟隨環境因素」。

無論是「經典隨機性」,還是「量子隨機性」中的「機」,都可以是指「知識範圍以外」,或者「控制範圍以外」。那符合「機」這個字,在日常生活的用法。

「機」字在日常生活中,廣義是指「因素」,即是「原因元素」,或者「先決條件之一」;而狹義是指「未知因素」,或者「控制範圍以外的因素」。例如,「機會」就是「數個因素的會合」;「機遇」就會「多個因素的相遇」。當你說「有機會」時,你的意思是:

一堆不受你控制的因素,終於會合起來,令你可以完成,主觀期望(已久)的事情。

— Me@2013.08.30

2013.08.31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Juan Maldacena

We do not know yet whether a description in terms of 10 or 11 dimensions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universe where we live in. But these two possibilities are continuously connected. They are simply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for the internal geometry. Since the geometry of the internal space is quantum mechanical, asking what its dimension is might not be the right question.

In summary, in a quantum spacetime the dimension might not be a well defined notion. When the space in question is small, it can interpolate continuously between different dimensions.

— Who’s Counting? Is it 10 or 11? (dimensions, that is — M Theory is making me Manic!)

— Prof. Juan Maldacena

—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2013.08.29 Thursday ACHK

身輕如燕 1.6

試前暑假 3.1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我「魔法時間表」的大精神是,想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心神,去專心溫習的話,就一定要同時安排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玩樂 或 無所事事。那就是最健康的。

如果你跟足我「魔法時間表」的設定,就會自動地得到「作息定時」和「生活平衡」的效果。另外,「魔法時間表」中的「科目自動循環結構」,會令你的每一科,都會得到適量的照顧。你並不會因為太緊張,而不當地偏重了一兩科,導致忽略了其他科也不自覺。

詳情請參閱我的網誌,有關讀書技巧的文章。而專門講述「時間管理系統」的,只要點擊「magic schedule | 魔法時間表」這個標籤,就可以閱讀得到。

— Me@2013.08.29

2013.08.29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機 = 環境 = 外在因素 = 控制範圍以外

隨機 = 主要受未知的因素影響

— Me@2013-08-26 02:36:25 PM

2013.08.28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量子力學 1.5

因果律 1.10 | 語意互相推卸責任論 1.10 | 西瓜 9.10 | Verification principle, 5.10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換句話說,我們不知「量子隨機性」,是從何而來的。而「經典隨機性」,則是來自物理學家的無知,故意或無意地忽略細節,把實際上不同的物理系統,標籤為理論上的「同一個」物理系統,造成「一因多果」的假象。

(安:雖然,在量子力學中,即使你在保證了你每一次實驗所面對的,都是「同一個物理系統」的情況下,你仍然會得到超過一個可能的結果;但是,我又聽過另一個講法指,那是因為你假設了,你正在處理的那一個物理系統,可以從它所身處的環境中,孤立出來考慮,不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而如果這個假設是錯誤的,亦即是話,如果根本沒有任何物理系統,可以在完全不受外在環境的因素下,自己演化的話,我們就可以解釋到「量子一因多果」,即是「量子隨機性」,從何而來。

試想想,如果你所處理的「同一個物理系統」,其實在每一次實驗時,所身處的環境都有少許不同的話,那就解釋到「量子力學」中的「一因多果」,從何而來。

「量子隨機性」,其實都是來自物理學家的無知,故意或無意地忽略細節,把實際上不同的外在環境,標籤為理論上的「同一個」外在環境,造成「一因多果」的假象。)

其實,理論上,至少有一個物理系統,可以在完全不受外在環境的因素下,自然演化。那就是「整個宇宙」。因為「宇宙」的意思是「所有東西」,所以根據這定義的話,「宇宙」並沒有所謂的「外面」,或者「外在環境」。

— Me@2013.08.28

2013.08.28 Wedne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超時空接觸 2

無限旅程 3.2

研習學問

~ 接觸永恆

~ 到達永恆

~ 從永恆的觀點看

— Me@2011.04.20

研習學問的好處是,為你提供一些「接觸永恆」的感覺,讓你的思考有一個永恆的立足點,從而習慣從永恆的觀點看事情。面對生活中的難題,你會有較為穩定的心思,去逐一解決或者轉化。

— Me@2013.08.25

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

— 黃霑

2013.08.25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4

Half an Hour 7.4 | 身輕如燕 1.5 | Allow no exceptions 3.4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另外,在每個半小時方格中,千萬不要讓自己看到時鐘,因為一看時鐘,就代表你已經分了心。不看時鐘,又怎樣可以知道時限已到呢?

在每個半小時方格的開始,你都要設定鬧錶或者鬧鐘,於半小時後響。在每格五分鐘休息的開始,你就更加要那樣做。你不設定鬧錶於五分鐘後響的話,那五分鐘往往會自動膨脹成五小時。

— Me@2013.08.25

2013.08.25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For all, 3

Omnipotence

.

The problem of the concept “omnipotence” is that it mixes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leading to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es.

(Me@2020-03-30 07:48:43 AM: Contradiction due to mixing different language levels is called “paradox”.)

A logically possible version of “omnipotence” is:

X has the power to do anything, except the things that require X to manipulate his own power.

— Me@2012.08.19

.

.

2013.08.25 Su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繁星之夜

Starry Night

我擒晚瞓覺o個陣,望住天上o既繁星,

然後就o係度諗……

究竟我個天花板去咗邊?

— Me@2008.05.10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looking up at the stars in the sky and I thought to myself, “Where the heck is the ceiling?!”

2013.08.24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量子力學 1.4

因果律 1.9 | 語意互相推卸責任論 1.9 | 西瓜 9.9 | Verification principle, 5.9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3 日的對話。

而「量子機會率」的意思是,即使在理論上,我們知道了一個「量子物理系統」的全部狀態數據,再加以調校,令到每一次實驗的設置都是百分百相同的,導致我們可以肯定,每一次實驗所面對的,都是「同一個物理系統」;那個「同一個物理系統」,仍然會產生超過一個可能的結果。那樣,物理學家就唯有放棄,像「經典物理學」般,百分百準確預測實驗結果的企圖。他們可以做的,就只是運算該次實驗中,各個可能結果,對應的發生機會率。

「經典機會率」所處理的隨機性,來自物理學家的偷懶。正如,在考試中遇到一題多項選擇題時,你如果不懂作答,而需要運用到機會率,去估計哪個才是正確答案的話,那就代表你在試前偷工減料,溫習不全面,而導致資料不足。記住,「經典隨機性」,來自資料的不足。

「量子機會率」所處理的隨機性,來自大自然本身的缺失。比喻說,在考試中遇到一題多項選擇題時,你懂得作答。但是,你發現那題問題本身有漏洞,導致模稜兩可。同一題問題,有超過一個正確的答案。但是,試卷的提示,又只容許你只選一個答案。你選擇超過一個答案的話,老師就一定會當你錯。在這個情況下,即使你在試前的溫習全面,資料充足,你也會被迫使用機會率,去估計一下,都是正確的答案之中,老師最喜歡的是哪一個。記住,「量子隨機性」,不是來自資料的不足,而是來自宇宙的本質。

換句話說,我們不知「量子隨機性」,是從何而來的。

— Me@2013.08.24

2013.08.24 Satur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Newton’s Third Law, 3

The third law is just about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momentum. It follows from the translational symmetry of the laws of physics and it holds for any description, whether or not it contains fields. The description in terms of a force, action at a distance, has the same force with the opposite sign acting on both objects. If there are fields, the fields may carry some momentum, too. In quantum field theory, the force comes from virtual particles – virtual quanta of the fields – and they again carry the right momentum so that it is always conserved. So the law always holds. Does it answer “How”?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 Physics Stack Exchange

— Apr 6 ’11 at 12:17

— Lubos Motl

2013.08.23 Friday ACHK

反白論起點

Chapter 18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When the Dao is lost, so there arises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When prudence and wisdom appear, there is great hypocrisy.
When family relations are not right, there is filial piety and paternal affection.
When the state is confused and chaotic, there is loyalty and faithfulness.

— Tao Te Ching (Wikisource translation)

例如,如果你見父母,不是因為你本身想見父母,而是因為「孝順」,那就代表你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

— Me@2013-08-22 01:53:02 PM

2013.08.2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三小時問題 2.3

Half an Hour 7.3 | 身輕如燕 1.4 | Allow no exceptions 3.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7 月 20 日的對話。

還有,在每格半小時內,不要容許其他科的東西,無論是書本或者筆記,存在於自己的視線範圍以內。甚至,即使同一科的其他東西,只要是跟手頭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都一定要它們消失於那半小時的世界之中。

無論是其他科的東西,還是同一科的其他東西,都只會不斷折磨你: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放棄吧!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現在多努力也沒有用。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現在多專心也是多餘的。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是垃圾!

垃圾!垃圾!垃圾!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不會夠時間的。

垃圾!垃圾!垃圾!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你還有很多東西未做!

— Me@2013.08.22

2013.08.22 Thurs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

Statistical ensemble

The ergodicity requirement is that the ensemble average coincide with the time average.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ergodicity is that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is a mixing. (See also ergodic hypothesis.) Not all systems are ergodic. For instance, it is unknown at this time whether classical mechanical flows on a constant energy surface are ergodic in general.

Physically, when a system fails to be ergodic, we may infer that there is more macroscopically discoverab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the microscopic state of the system than what we first thought. In turn this may be used to create a better-conditioned ensemble.

— Wikipedia on Statistical ensemble (mathematical physics)

2013.08.22 Thursday A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