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奇異圈 1.3 | Godel, Escher, Bach, 2.3
這段改編自 2010 年 4 月 10 日的對話。
(安:他那兩本書,也和「哥德爾定理」有關?)
有關,但它只是例子,而不是主旨。Douglas 想帶出的是,「自我」意識,其實來自一些「Strange Loop」(奇異圈)。
「奇異圈」的意思是,一些有「自我指涉」的系統。例如,「這句話是假的」這句子就有「自我指涉」的成份。那樣,你就可以把它視為,有一個「奇異圈」。
「奇異」之處在於是,如果句子「這句話是假的」是真的,它就是假的。但是,如果「這句話是假的」是假的,它就是真的。
「自我指涉」的程度越高,「自我意識」就會越強烈。(留意,「自我指涉」中的「自我」,和「自我意識」中的「自我」,意思不同。)例如,(我估計,)狗的「自我意識」比老鼠強,是因為狗的「反思」能力比老鼠高。同理,人的「自我意識」比狗強,是因為人的「反思」能力比狗高。
…
Douglas 的成名作是《Godel, Escher, Bach》,就是透過眾多「奇異圈」的例子,企圖帶出「自我」和「意識」的來源。但是,由於書中的例子,橫跨了太多課題,例如,邏輯、數學、物理、繪畫、音樂、文字等,而又橫跨得十分精采,導致近乎沒有人,知道該書的主旨是什麼。
所以,作者於大概三十年後,寫了《I am a Strange Loop》(「我」是一個奇異圈)。為免再令讀者誤會,作者把該書的主旨,直接用作書名。
雖然,在我讀了那兩本書之後,仍然覺得,對於「『自我』和『意識』從何而來」這問題,作者最終也沒有給予,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是,我不會怪作者,因為過程之中,我獲取了各門學問中,大量的靈感。
情況就有如,尋寶圖中所指的地點,最終發現沒有任何寶藏。但是,在尋寶的路途上,遇到的寶藏,比尋寶圖中的預定目標還要多。
— Me@2014.09.29
2014.09.29 Monday (c)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CHK